辛亥革命在陕西西府
辛亥革命网 2011-09-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朱玉林 查看:
清朝末年,陕西省凤翔县是西府军事重镇、政治文化中心。以凤翔为中心的西府地区,是辛亥革命活动十分活跃地区之一。西府地区紧跟时代潮流,在那场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奠定了陕西在辛亥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辛亥革命的爆发以武昌起义的成功为标志点,立即引发了全国范围内辛亥革命的烈火。西府虽然在辛亥革命中没有出现武昌起义那种惊天动地之举,但它作为北方辛亥革命的重地区之一,在北方辛亥革命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凤翔起义成功
武昌起义成功后,西安新军一标三营管带张凤翙、司号长张云山等,即在西安五味什字义聚楼密召各县同盟会员,磋商响应事宜。凤翔应召前往参加秘密会议的是清秀才杨荟桢(字茂斋,凤翔城内人)。义聚楼会议约定于农历九月初一(10月22日),全陕各地同时起义。到了九月一日西安如约起义,但各县行动不尽一致。凤翔在同月七日晚间,由杨荟桢、刘志联络本县太白巷人黄发、糜杆桥人杨凤德、三岔堡人陈德胜、小里村人赵大柱等,率领群众一千余人攻城,城内有县署差役张三保、王有荣、李振海、鲁福林等接应,内外合攻,于第二日,即10月29日黎明攻下凤翔城。清参将王志英率部反抗,兵败城失,在北城上自戕身死。知县彭毓嵩在县署西边桑园起义群所杀。凤翔起义成功,是陕西辛亥命第一个夺取政权的县。
各县纷纷光复
1911年,在陕西革命军的影响下,岐山县城内清驻军中岐山籍士兵哗变,四乡民众以白布裹头,进城策应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岐山的统治。1910年,岐眉农民暴动,捣毁了官办盐店,1911年10月31日,眉县宣布脱离清朝统治。扶风县王诚斋领导的武装力量猎虎队揭竿而起,扶风宣告光复。1911九月初七晚,凤翔革命党人杨荟桢、刘介甫等在千阳县发动起义,张三保等帮会兄弟响应。他们以白布缠头为号,攻入府城南门,杀清参将、知县。驻陇清军巡防营闻讯,急赴救援,因寡不敌众,撤回陇州。初九日,巡防营回陇经千,焚毁西关福音堂。县帮会首领赵祥、郑奎与黄里帮会任金铎、高崖镇帮会王之汉等,串联弟兄,组成“马头军”,以大刀、夹把铡刃为武器,头缠白布,活动乡间,准备围攻县城,知县杨世禄闻风逃匿,全县骚然。城防局联结商民,组成商团、民团,白天巡逻放哨,夜晚带灯守城。九月十六日,任金铎联合凤翔柳林赵梦熊部约500人围攻县城。攻守相持数日后,任金铎托赵宗晋进城说明“保卫地方,别无他意”的起义宗旨,相互沟通,达成马头军退驻黄里,城防局犒偿任、赵的协议。嗣后,旅省学生高丹桂、任世忠受省军政府差遣回千阳县,传递布告,宣传革命,马头军与地方隔阂消除大半。九月二十二日,陕西西路征讨使曹印候(临潼人,同盟会会员)到县,出示安民,颁发新县印,委杨世禄为县知事。省城光复后,麟游在西安陆军学堂上学的甄寿珊、孙东园、刘绩臣与田振元、刘尚谦、李永祥、聂华等带兵马枪械回县,于十一月五日(农历九月十五日)光复了麟游,设立民国县政权机构。(1911)九月十三日,凤县哥老会首领岳高升聚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毁税局,杀税官,围攻县城。知县陈酂先诱骗,后突袭,岳率众反击被俘,就义于白石铺。
同月,响应辛亥革命,秦陇复汉军于宝鸡建立,赵皖江任标统,罗帮统任第一营管带,驻防黄牛铺。11月,知县陈酂率军北攻黄牛铺,罗帮统阵亡,复汉军退守大散关。1912年4月,汉中光复,陈酂逃跑,本县成立民国县公署。知县改称县知事。1911年10月22日西安光复后,宝鸡县哥老会首领马云山、白福顺于同日用“鸡毛传帖”联络全县的革命志士起义,率领革命群众300多人,举行了威慑反动官绅的“扬兵”游行,为宝鸡地区革命起义的先声。十月二十八、二十九日,马云山、白福顺和杨伯雄等人率众300多人攻克凤翔。十月三十日下午,哥老会洪帮大爷王清明、周瑞林率革命群众300多人攻打宝鸡县城,知县雷天裕派王明海亲率兵勇防守。因哥老会势众,王开城门投降,雷天裕从北城逃出,避居秦王寨。歌老会率众人城后搜查县衙,释放囚犯,烧毁了县衙西华亭。因哥老会敌视洋人,在烧教堂时,烧毁了教会创办的学校。十一月二日,马云山、白福顺由凤翔率众来宝鸡,驻东关李公祠。起义群众组成革命军,公推马云山为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