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在新疆(2)

辛亥革命网 2011-08-29 00:00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赵曼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截至1911年11月下旬,在全国24个省区中,有14个省正式脱离了清政府的统辖。在这场革命的影响下,地处祖国西北

  迪化起义爆发时,冯特民曾拟策应,但杨赞绪主张慎重行事,故未行动。迪化起义失败后,伊犁形势骤然紧张起来。由于军饷不足,广大官兵极为怨恨,苛刻的政策也引起平民百姓的不满。杨赞绪乘此机会派冯特民、郝可权、李辅黄等积极活动,争取当地宗教界及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理解和支持。

  1912年1月7日晚,伊犁起义的枪声打响了。李辅黄为总指挥,冯特民、冯大树、郝可权、李梦彪为指挥官,他们兵分五路,分别进攻南库、东门、将军署、北库、副都统署等处。冯特民等首先占领了南库,李辅黄率领的部队与炮营里的部分官兵里应外合,迅速占领了东门,与徐三泰义勇军和马凌霄所率的200多名维吾尔族和回族人组成的协标军会合,然后来到南库补充弹药。由于占领了军械库,补给充足,军威大振。各队起义军汇合一处猛攻将军署,冯大树则率军攻打副都统署等处。经过一夜的激战,起义军取得最后的胜利。

  起义过程中,维吾尔族、回族的商民也参加了战斗,伊犁各城的绿营防军以及锡伯、索伦、察哈尔和厄鲁特等4营官兵也相继表示拥护革命。伊犁起义取得胜利,革命党人组织了汉、满、蒙古、回、藏“五族促进会”,宣布“五族共和”,并于1912年1月10日宣布正式成立伊犁临时革命政府,广福任临时政府都督,杨赞绪任总司令部部长,兼任陆军第一师师长,冯特民任外交部长。

  伊犁起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新疆大部分地区仍在巡抚袁大化的控制之下。为了推进革命和统一新疆,伊犁临时革命政府在建立之初就开始着手编练军队,扩大武装力量,组建东进支队,准备东征攻取迪化。但是为了尽量避免流血,伊犁方面虽然陈兵前线,但依旧做着和平的努力。他们多次电促袁大化赞助共和、响应革命、“勿开战端”,但袁大化拒不接受,甚至公然称“愿以兵戈相见”。袁大化一面积极备战,一面请求清政府火速救援,还“速照俄使,暂毋接文承认”伊犁临时革命政府。他除电令参将刘志玉、张承绪据守果子沟口和大河沿外,还令陆军协统王佩兰率领马步炮五营清军进攻伊犁。

  1912年1月下旬开始,迪化清军和伊犁革命军双方先后投入兵力近万人,在精河、沙泉子(今精河县东)、固而图(今乌苏市西)一带多次激战。袁大化被打得狼狈不堪,已经“万难支此危局”。

  此时,全国形势骤然变化,清帝退位,南北议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在此局势的影响下,伊犁临时革命政府停止了军事进攻,静观局势变化,从而坐失统一新疆的良机。

杨增新被任命为大都督

  1912年4月,伊迪双方遵照北京政府“速停战事”的指示,在塔城议和,经过两个多月的谈判,双方在7月8日达成议和条款11条。在议和条款中,双方确认迪化为新疆的首府,公认杨增新(袁大化已辞职东归)为都督,主持新疆军政;设伊犁镇边使署,代替伊犁临时革命政府在伊犁行使权力。伊犁革命党人丧失了革命政权。此后杨增新又对革命党人采取了分化、瓦解甚至屠杀等手段,使得新疆完全处于他的专制管理之下。杨增新窃取了革命果实,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伊犁起义最终失败。

  此后,在伊犁起义影响下的新疆其他地区的武装起义,如喀什噶尔起义、哈密起义也都相继被镇压。新疆从此进入长达30多年的军阀独裁统治时期。

  辛亥革命在新疆虽然失败了,但它激发了新疆各民族的民主革命精神, 促进了新疆各族人民的觉醒,同时也狙击了俄、英等帝国主义在新疆的侵略,推动了新疆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百年抗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