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广州(3)
辛亥革命网 2011-07-04 00:00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蔡胜龙 查看:
广东民军“纽带”朱执信:
牺牲后孙中山为其执绋 葬于沙河顶
朱执信
在广东民军中,不得不提到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朱执信。1911年10月武装起义爆发后,朱执信在广东发动民军会攻省城,对促成广东光复起到重大作用。
出身广州书香门第
朱执信1885年10月12日出生于当时的广州番禺豪贤街“汪氏随山馆”,即如今的越秀区豪贤路。父亲朱启连是当地有名学者,曾任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幕僚,母亲汪若昭出身书香门第。1902年,19岁的朱执信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和黄兴等人,随即加入同盟会,成为孙中山得力助手。
裁撤民军整顿军纪
据张苹介绍,其实早在1910年2月的广州新军之役,朱执信便负责发动顺德一带的民军支援,与各路民军建立联系。后来在黄花岗起义中,朱执信加入敢死队攻打两广总督衙门,在战斗中被流弹打中,依然捡起地上的短枪冲锋作战。起义失败后,朱执信转到香港休养,孙中山下令给朱执信等敢死队员颁发革命军功牌,以表彰他们的英勇无畏。
广东光复后,朱执信担任广东军政府总参议,着手裁撤民军、整顿军纪。后又任广东都督胡汉民的审计院院长兼广阳军务处督办,在任期间清贫廉洁、铁面无私,严查假账伪账。
豪贤路故居已被拆除
记者日前走访豪贤路,老街坊告诉记者,朱执信以及他的堂舅汪精卫的故居都在此处,但10多年前两人的故居都已经被拆除。今年78岁的老街坊李伯告诉记者,如今的广州国土局信访咨询服务大厅就是朱执信的故居。李伯说,他在1958年随家人搬到豪贤路居住,当时朱执信的故居是4层高的红砖大屋,里面有水池亭榭,环境幽雅宁静。10多年前市国土房管局办公楼扩建,朱执信故居就被拆除。
执信中学为纪念他而办
而广州的执信中学,则是孙中山于1921年为纪念朱执信创办。1920年9月21日,朱执信到虎门调停驻军与东莞民军冲突时,在骚乱中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据记载,朱执信牺牲的消息传来,孙中山悲痛地说:“执信是革命的圣人”、“执信忽然殉折,使我如失左右手”。而广州的执信路也是因纪念他而命名。
1921年1月16日,朱执信遗体葬于广州东郊东沙马路驷马岗(即今先烈东路沙河顶),孙中山亲自步行执绋。朱执信墓道建于1922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1936年,因墓地有白蚁,朱执信遗骸被迁到执信中学,位于先烈东路沙河顶的墓道为衣冠冢。
记者日前在执信中学看到,朱执信的墓呈馒头形,高3米多,周长10余米。在纪念廊上,还有孙中山给朱执信颁发的革命军功牌以及他个人的书法作品等物。据执信中学校友会的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清明都会有师生校友到此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