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留日学生许嘉澍传略(4)

辛亥革命网 2011-03-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许樹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先祖父许嘉澍,光绪二十八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广东新军辎重营管带,曾参加过孙中山先生的第九次革命起义,辛亥革命时,是无锡光复队司

  已在日留学的南洋公学教师吴稚晖是这一事件的主角之一,他为江浙九学生写了一封长信,反复恳求公使予以保证。还建议由在学的学生五人联保一人。当时适逢著名学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官派来日本视察学务,吴稚晖前往留学生会馆谒见,托他向公使恳求,希望迅速给予保证。吴汝纶将其意转达公使,这是7月13日的事。过了五日,吴汝纶致信吴稚晖说:“关于报送五人入学堂之事,蔡公使已允可。惟嘱照尊议,取五人联保,与名单并送。谓是使馆旧章。谨奉闻,即乞赐交,以便转达。”

  吴获信即走告希望入学的人。于是,章宗祥(帝国大学法科)等20余人即准备好八封连署的保证书,送到吴汝纶的寓所。此后数日,吴稚晖一再催请吴汝纶从中斡旋,公使却虚与委蛇拒办。7月28日上午,吴稚晖与孙揆均率秦毓鎏、胡尔霖、庄君达、刘勋臣及希望入学的学生钮瑷、蔡锷、孙揆钧、许嘉澍、李显谟、刘钟英,夏士骧、顾乃珍、陈秉忠、吴荣鬯、董瑞熙、张懋德、闵灏、陆辅、陆爽、俞亮、沈纲、段彦修、吴宗椿、吴宗杰、沈觐鼎等26人,先访吴汝纶,旋奔公使馆,那里警察林立,如临大敌,使馆人员对留学生百般抵挡。学生们早已耳闻蔡钧密奏北京,说他们中间有人倾向革命,所以他们的愤怒更趋于白热化。这天,天气炎热,留学生们饥渴难忍,但众人横下一条心,定要见公使,坚持直至公使答允他们的请愿为止,否则决不离开使馆。然而直到晚间七点多,蔡钧才摆足排场,勉强出来接见。蔡公使一出面,吴稚晖为玉成同胞好事,忍气吞声急忙趋前,屈膝长跪于蔡钧面前,逐条陈述求见理由,并诘问:“此乃公使举手之劳,为何断然不肯?”留学生秩序井然,与之论理。蔡钧先是倨傲,后是大怒,严斥他们“纯是目无纲纪,无理取闹。”吴稚晖等毫不示弱,先礼后兵,唇枪舌剑,据理巧妙力驳。最后蔡钧词穷理屈,拂衣而去,并恼羞成怒,枪打出头鸟,须臾手执红白灯笼的日本警察三四十人,蜂拥入室,将吴、孙抓住,带往警察署关了一夜。

蔡公使接见留学生图,许嘉澍位于其中(载1902年梁启超主编之《新民丛报》)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