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留日学生许嘉澍传略(11)

辛亥革命网 2011-03-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许樹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先祖父许嘉澍,光绪二十八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广东新军辎重营管带,曾参加过孙中山先生的第九次革命起义,辛亥革命时,是无锡光复队司

  十点钟左右,炮营管带齐汝汉召集全营官兵训话,叫他们不要上革命党的当。倪映典一见大怒,拨出手枪将齐汝汉击毙,宣布起义,全营官兵积极响应。接着步兵、辎重、工程各营士兵纷起响应,共集合三千余人,倪与众弟兄对天宣誓:“愿为革命战死!”义军公推倪映典为总司令,兵分三路向广州城进发。

  倪映典一手高举青天白日旗,一手挥着指挥刀,亲率千余人经沙河进攻东门,主力抵达牛王庙横枝冈(今先烈路一带),遭到水师提督李准的吴宗禹部清军二千多人拦阻。倪映典手持红旗,指挥新军进入阵地,然清兵居高临下,发炮轰击,起义军伤亡颇重。这时,吴宗禹派出管带童常标和李景濂到阵地前,伪装调停,传呼请见,诱使倪映典上前会面。倪映典认为李景濂是同盟会员,童乃安徽同乡,遂未加怀疑,晓以大义,以争取防营一同行动。童常标等佯装赞同,推此事须请示统领,谈判结束后倪离开时,李景濂部突然开枪攻击,倪映典中弹落马被抓获,当场被斩首。倪一死,起义新军顿时群龙无首,一战而败,阵亡了一百多人,退回燕塘。这时已是黄昏时候了。清军进驻在沙河的协司令部,不敢对一标继续攻击。夜九点钟左右,一标放火烧营,向沙河突袭,但火力敌不过吴宗禹部,退到瘦狗岭。他们从开始每人就平均只有七颗子弹,这时候已经完全用光,“子弹罄竭,无法抵御”,终至溃散。延至次晚,起义军的反抗全为清军所镇压。

  赵声等人本已赶到广州城内指挥机关,但清军关闭城门,不准任何人出入,眼眼睁睁看着情况严重,不知城外倪映典方面新军动向如何,失去联系,焦急万分。广州的几处革命党人机关,在初二、初三两日曾经放火响应,都被救火队把火灭了。城郊的民军本要参加,临时筹措不及。二标与三标在初三这一天,被大批清军监视,动弹不得。初四早晨,清军四出搜剿,义兵被俘百余人。随之,清军在城内大肆搜捕革命党人,赵声在党人同志的掩护下,化装出城脱险。烈士遗骸则被草草葬于牛王庙。新军起义终至惨败。美国领事报告两方死伤共三百人以上。

  据嘉澍夫人回忆,原先同盟会给许嘉澍的任务是在起义中刺杀广东制台。生死难卜,故之前悄悄安排妻儿水舟陆车回无锡家乡去,一路雄赳赳保护家人的是老佣姜堰人高妈。

  广东新军起义,朝廷震惊不已。清廷倾尽人力财力经数年才练成的两镇新军,“一旦决裂败坏”,两广总督袁树勋“自请议处”。正月廿二日,“上谕”命张人骏去广东“彻底查究”。清室重臣张人骏一番调查之后,上奏宣统,认为胡兆琼、于如周、杨长卿、林金镜、陈宏萼、许嘉澍这六位青年军官,“先事既失于防范,临时又未能弹压”,要“从严议处”。

宣统庚戌二年四月廿二日上谕(粤东军变记1910年李介孺著)

  庚戌四月廿二日清廷据此颁布《上谕》:袁树勋革职,拿解大理院治罪。“一标一营管带胡兆琼、一标二营管带于如周、一标三营管带杨长卿、炮队二营管带林金镜、工程营管带陈宏萼、辎重营管带许嘉澍,均着交部分别议处”。今天,在中山大学古籍专家仇江教授所著《广东新军庚戌起义资料汇编》中,我们甚至能看到许嘉澍在清廷陆军部审问时写下的《辎重营管带许嘉澍报告》全文,他并未暴露自己革命党人的身份,只是直叙了起义那天的经过。百年前对许嘉澍等究竟如何处置,现在已无从得知。其子许广枬在《自传》里说,他是因“丁忧”回到无锡家乡的,据《锡山许氏宗谱》载,许嘉澍的母亲严氏“卒宣统二年庚戌五月十五日”。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