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留日学生许嘉澍传略(14)

辛亥革命网 2011-03-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许樹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先祖父许嘉澍,光绪二十八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广东新军辎重营管带,曾参加过孙中山先生的第九次革命起义,辛亥革命时,是无锡光复队司

  “1912年11月6日上午,全体队员齐赴惠山忠烈祠致祭死义诸先烈,由民政秦效鲁先生主祭,周君铭初为赞礼,同祭者为民政署职员及常军团长营长,光复先锋队全体队员,工业学校全体学生。致祭毕,由本队邀请光复时首义诸志士在祠前合摄一影,以留纪念。时秦君效鲁、吴君锦如、高君映川、钱君湘伯、周君铭初、秦君振声、丁君超雄、丁君亦清、张君子均、秦君巨源、秦君叔培、张君孟修、卫君梅初,皆预列,既毕,即整队而归。”(摘自1912年《光复队纪事》)

  注:当时许嘉澍虚龄27岁,是无锡地方总巡官,在政要中名列第四位。然而事过百年,照片上谁是许嘉澍,后人已认不出来了。

  五、民国肇兴,第一任无锡警务长

  许嘉澍被国民政府委为无锡第一任警务长(家人说是孙中山亲署的委任状)。警察是城市近代化的产物,中国的警察制度始建于清末,民国成立,百废待兴,警务工作很繁重。许嘉澍参照日本的先进警务,改革旧警制度。民国政府将全城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区,于是在各区设立办事处,作为警察事务所的派出机构。五区后来改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区,每区设警官一人,统管该区警察。区办事处之下,还设立巡警派出所。

  但民国初年大多的警察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文化程度也很低。因而培养专业化的警察人才乃是当务之急。为此,1912年5月,在民政署中设警务课长,还开设巡警讲习所,培养巡士、巡警。1913年又开设了巡警教练所,学员从社会上招收,不仅免收学膳费,且免费提供制服、课本。投考者须具备五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粗通文字,性情平和,二是年龄在二十岁以上三十岁以下;三是体质强壮,言语清楚;四是视力好,当时没有视力表,所以规定必须“目能辨三十步以外径寸楷书者”;五是身家清白,确无不良嗜好。除了开办巡警教练所外,1913年2月无锡还成立了警务研究会。

1913年6月无锡商团欢迎江苏都督程德全合影

  从前地方警务的一切组织重行更改,区员职务,由“许警务长呈请知事署分别委任。”整顿警务,制定新的警章,各乡各区警务非按照定章,完全统一不可。这样一来,无锡的警务在专业化正规化方面便有了很大的改进。警察维护社会秩序,缉拿盗匪,调解纠纷,还实行站岗和巡逻制度,在城内外一些重要地点和路段设立岗警,站岗执勤,在城市管理中作用很大。民初,太湖里还有土匪出没,对城乡居民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许嘉澍为维持地方安宁亦恪尽职守,据民国二年(1913年)5月24日《锡报》载文,题为《警务长游弋回城》:“本邑警务长许湛之君于日前会同飞划营队官吴正荣率领巡船前往太湖,搜捕盗匪,计在湖中往来逡巡三日,而各盗匪讵早已闻风逃逸。故游弋一周后,已于昨日回城。然经此一番,亦足以寒盗匪也。”那时,每至年关将近,盗贼活跃,此时为维持地方治安,就组织军警冬防,执行夜岗、巡逻、缉拿盗匪。许嘉澍担任民国第一任警务长是很开了一些警务现代化的先风的。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