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的新模式(2)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郑炳凯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191 1年,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的新模式,

张玉法认为政治发展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1)中央集权,(2)法治精神,(3)官僚制度,(4)民族主义的普及或民族国家的建立,(5)福利国家,(6)政治结构的分化,(7)政治文化的俗化,(8)人民对公众事务的大量参与。

而塞缪尔  P_亨廷顿则对后三项特征十分看重,认为政治发展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权威的合理化,(2)结构的分离,(3)政治参与的扩大。发展作为一个普通用语,既包括政治变化,也包括经济和社会变化。总结前述诸位学者的看法,就每一前现代社会来说,政治发展的概念可界定为:为国家政治系统提供大众支持的社会化过程,同时也包括为促进更广泛的政治参与建立制度的社会化过程:还包括社会成员在价值、态度、认识和期望上的重大变化。

    由上考察辛亥革命,可知中华民国取代自秦始皇开创的两千多年的“帝国”,从而也开创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新走向。它在中国新旧转化的政治发展历史进程中写下了政治权威的合理化、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改治参与的扩大化等辉煌篇章。它突破了历代王朝的循环演进机制,打碎了传统中国整个政治体制,因此也震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政治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次大飞跃。这既是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结果,也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发展,从而形成了现代中国和传统政体的分水岭,也在推动中国政治发展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权威的合理化

   政治权威的合理化,即由单一的、世俗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各种传统的、宗教的、家族的或种族的政治权威。亨廷顿认为:“现代化首先在于坚信人有能力通过理性行为去改变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意味着摒弃外界对人的制约,意味着普罗米修斯将人类从上帝、命运和天意的控制之中解放出来。”即从传统型权威过渡到法理型权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