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的新模式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郑炳凯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191 1年,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的新模式,
 

     191 1年,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形成辛亥革命的历史潮流,经过八国联军侵华以来十年的曲折发展之后,历史在革命、改良、民变和清廷的自我挽救之间做出了自己酌抉择,辛亥志士推翻了清帝国,打破了数千年传统政治统治,于是产生了欧洲以外第一个废除君主世袭制度的国家——中华民国。对于辛亥革命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主要偏重于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心理、社会思潮: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问题:辛亥革命中政党团体和会党:辛亥革命与其他革命的比较研究:辛亥革命的结局与影响等方面,而本文则从另外一个新的角度——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新模式的选择方面进行新的学术思考。

    政治学所说的政治发展,一般是与现代化这一特定的历史进程联系在一起的,它所指的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在政治上所发生的变化。所以对于政治发展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向着更高级形态的变迁,如社会形态的更替,必然伴随着政治发展。就狭义而言,政治发展特指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变迁。

政治学家白鲁恂(Lucian W. Pye)把政治发展的定义归纳为10个方面:(1)政治发展是政治现代化,(2)政治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政治先决条件,(3)政治发展是以工业社会下的政治为其模范,(4)政治发展是一种民族国家的运作,(5)政治发展是行政和法制之发展,(6)政治发展是大众动员相参与,(7)政治发展是民主政治之建立,(8)政治发展是稳定与有秩序的变迁,(9)政治发展是动员和权力,(10)政治发展是社会变迁多面向过程中的一个面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