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艺的郑文焯(14)
辛亥革命网 2013-02-2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四、郑文焯在医学上和目录学上颇有建树,并在其它学术上亦有成就。
郑文焯著医书有《医诂》一书。收入经方中精要近夏天者,辨其本末;又取经籍传注所记杂家言,疏通证明。然它持论怀疑《灵枢》、贬低张机的方,未为至当,但能追溯方术源流辨别古籍真伪,还是医林仅见之作,另著《千金方辑古经方疏证》八卷、《妇人婴儿方义》两卷,未见传世。郑文焯为近代词学大家,医术只是郑文焯的余技。然而《医故》一书,虽然篇幅不大,但见地殊属不凡。郑文焯的考据功夫,可与黄元同、冯梦香相比。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夏孙桐著录略云:“《医诂》二卷(大鹤山房遗书本)。清郑文焯撰。文焯不求仕进,久客吴中,博学多通,究心艺术,晚亦以医济人。是书分上下二篇。上篇十三则。论古医经,下及汉晋诸书。终唐世而止。谓医之类书备于唐,而闷户分于宋。唐人务博,述古而不名家,宋后乃启攻击。医无定术,徒滋口实。虽有名篇,亦所不取。下篇十六则,杂论药剂、炮炙、脉案、按摩、注药、鍼灸、汤熨、房中诸法。及纬书五藏行气。……文人谈医,虽非专门之学,而于学术源流,古籍沿革,贯串史子,陈迹可徵,搜辑碎金,藉存古逸,于医学颇为有裨。考据之学,至乾嘉而盛,孙星衍、俞正燮诸人,囊括九流,坛宇闳辟。是书袭其遗派,后起易功,精密可补前人。清代名医,惟徐大椿,尤怡优于文学,留意古书,徐氏兰台轨范,不取宋以后之书,尤氏读书记,亦多明古义。是书论医以唐为限,截断众流,即取徐氏之义,而古义亦可补尤氏所未备,在通人为余事,而为医林中徵掌故,备考索,亦不可少之书也。”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王式通著录略云:“《国朝著述未刊书目》一卷(光绪十四年(1888)苏州书局刻本)。郑文焯撰。……按是编据易州碑本传奕古本明皇注本,与释文互异,集目之戴南山集云原有尤刻本,旋禁毁旧钞本十册,凡文字触讳处皆空阙,其中述明季事綦详。文焯耆古饕书均非臆说,而尤兢兢者时虑理缊日久,寖归沦缺籖幐落次整比益难,故举所见所闻,及所藏,家资人采访,其致力之勤,居心之厚,有功于秘籍坠文者。……”
郑文焯喜藏书,曾据所集清人著述未刊稿本编成《国朝著述未刊书目》一卷。(光绪十四年(1888)苏州书局刊本)。郑文焯撰。本目一作《南献遗征》,为郑文焯据其所集清人著述未刊稿本编成。按经、史、子、集四部编次,详记书稿名称、卷数、作者名号及藏书处等情况。经部收书八十三种,其中说文,尔雅两类训话书籍有二十三种,由此可知清代考据、训话风气之盛。史部六十八种,多收考证、校补、注疏之书。子部三十一种,其中三十六种为严氏(可均)校本,也包括阮元刻十二种未竟未刊目中的七种。集部二十二种。本目于书名后亦略缀考证之文。如:“《说文统释》六十卷钱大昭是书自叙并注三万余言郸县郭传璞刻有单行本悼疑其本未成编,故仅传一序而注之,精博足响后学矣。”本目另一特色是详注书稿之出处。如:“《说文引群》书类六卷、《群书引说文类》二十九卷(注)亦名《说文考异》,今稿在郑伯庚许,姚氏咫进斋,未刊。”由于此目广收清代著述未刊之稿本,因而具有学术参考价值,近人范希曾作笺注,称《南献遗征笺》。
据清华大学图书馆有藏《南献遗征笺》不分卷(民国二十年(1931)范氏家刻本)。郑文焯撰,范希曾笺。《南献遗征》为郑氏原著,书成于光绪丁亥(1887)年,由苏州书局同年刊行,又载于《国粹学报》一九一0年六卷第一、二期。书目专辑清代著述中未经刻印的抄稿本,分经、史、子、集四目编辑,经目八十三部,史目六十八部,子目三十一部,集目二十二部,共计二百零四部。郑氏于各条款目中,均详细注明书稿名称、卷数、作者名号与藏书情况,对一些重要文献还记载序跋、校定、书写情况,以期引起人们的关心与重视,侯条件成熟,刊刻流传。事隔四十年后,其中一部分书稿已陆续出版,还有大部分未面世,范氏作笺之意,在于继续完成这项未竟事业,使传统文化能够发扬光大。范氏对书目中有线索可考者,共作笺一百零四条,除对已刊者详述刊行情况外,对未刊者成书始末、主要内容、藏书源流等补充诸多材料,如顾炎武撰《肇域志》百卷本,内容博大,包罗宏富,系作者查阅了一千余部参考书籍,费时二十余年,耗费毕生心血而完成的力作,抄稿本在三百余年的辗转流传中几经周折,难以自全。类似此种情况者,随手可见,范氏对此深感痛惜,呼吁“当今海内刻书家于此加意焉”。书后附有南通王焕镰“范君墓痣铭”和镇江柳治征跋语各一篇。《南献遗征笺》又载于《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年刊》一九二八年第一期。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冯汝玠著录略云:“《古玉图考补正》一卷(艺海一勺本)。清郑文焯撰。是编卷首尾无序跋,惟于古玉分条记述乃对于吴大澄所撰之古玉分图考之补正者也。……综观其编中所补所正具有特检,颇于吴氏所考有绳纠增益,与吴氏原考合而读之,殊资参证。”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冯汝玠著录略云:“《高丽永乐好太王碑释文考纂考》一卷(大鹤山房全书本)。清郑文焯撰。是编前释碑文,次为碑靠,后附海丰吴重熹跋,所释碑字,虽证以海东金石苑补遗间不免有舛误之处。……吴氏跋郑氏是编,此碑为石文中第一篇大文字,备极推崇,足以后光辉映炯耀千古冶。”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杨钟羲著录略云:“《扬雄说故》一卷(大鹤山房全书本)。清郑文焯撰。尝刻许书中二十七人之说各为之,故为说文引群书,故二十七卷未成,成扬雄说故一卷。……”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孙海波著录略云:“《说文引群说故》一卷(家刊本)。清郑文焯撰。文焯以为治许书者,不即许书博采诸说,条疏其得失异同之故,亦终不能明许例。许书之例,尚不能明。而况其神指哉乎。是书刺许书中二十七人之说,各为之故。……文焯疏通其异同之故,亦许氏之功臣者矣。”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