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艺的郑文焯(13)
辛亥革命网 2013-02-2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郑文焯篆刻作品
郑文焯篆刻艺
因郑文焯处于清末民初碑学兴盛之时,其书带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和烙印,而康有为、李瑞清、马宗霍皆为提倡碑学之人,所以他们在评论时难免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和感情色彩。时过百年的现在,我们再来看郑文焯的书法,可能在评论上会更为理性和公允。诸如三贤皆谓郑文焯之书法超过了赵之谦,显然不符合现实,赵之谦学习北碑书自成体系,不但是开风气之先者,而且在成就上也是难以逾越的高峰。比较而言,郑文焯之书不但没有超过赵之谦,恰恰相反的是其书得益于赵氏之法最多,而正是这个难以挣脱的藩篱,才使他始终被笼罩在赵氏之光环下,被后人忽视甚至遗忘。
出自《近代印人传》有云:
“先生於印,少即游心漠制,近人唯郑撝叔一人风致近同。虽不常作,然嗜之至老不倦。缶翁与之同寓吴中,闲谈亦往往及此。
《铁尊者》一印,乃先生六十一岁时所刻,附边跋云:“忆昔壶园隣柳巷,过门呼酒相从。苍寒云壑满奇胸,高怀长伴鹤,妙手本雕龙。而今偕隐淞滨老,故庐都付秋蓬,书师樗散两心同。不逢青眼答,还对黑头翁。调寄临江仙。断此以博缶翁道兄坩掌一笑。”可见两人交谊之深。
先生论印,每有胜义,如云:汉兴有缪篆,为刻印之独体。盖谓意存心手之间,绸缪经营,别构一格,形与势合,追琢成章。神妙萦於方寸,然後砉然迎刃而解,一代文制,资以印信,岂日雕虫小技哉!近世目为文房一,弗考其制度精义之所在,朝学奏刀,暮已以印人自命;或规规许书,以为汉篆之遗,合是靡所取则;不知汶长为正当时书体之异撰,於刻印义例不能强合也。
今南北博古家所珍庋汉人公私印记,其结撰之精微二早法之奇妙,洵有不可思议者。”又曰:“治印之难,合天资、学力、精神、兴会又须博之以篆文,驯之以腕力,然後触锋廉断,随势曲赴,尽其一臂之敏,兼有众技之长。《郑文公下碑》,以石好而呈能;锤子京绝技,既工书而善刻,斯道不綦难欤?”复曰:“陶南邨云:古人刻印於密白处偶用疏法,所以见印泥之色妙也,汉印往往於此得流露其精神,然着迹不得,故白文视朱文难工,”诸说并见《王冰铁印存序言》及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