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艺的郑文焯
辛亥革命网 2013-02-2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在近代文苑艺坛上,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奇人,他的词被称为清末殿军,他的书法被称为成就高于赵之谦的大家,此人叫郑文焯。郑文焯医学之外,工书画,擅诗词,嗜金石,亦能治印,可谓全才。行医之余卖画鬻书以补家用,又健谈善饮以文会友,与艺坛名人多有交往,尤以王大炘、吴昌硕等最友善,为其所作印章特多。其人品也被世人所称赞,如曾在除夕画一老梅枝上数萼,忽生横枝,悬大红爆竹,前人从未如此画过,题为“春色春声”。某军政要员大为喜爱,愿以巨资购买,请题双款,他予以回绝。后来清史馆聘为纂修,北京大学聘为金石学教授主任,均辞不就。
辛亥革命以后,曾以遗老居,自比陶渊明,诗文中多流露出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卜居上海后,主要以行医为业。其在中医学方面造诣很深,有感于医善治疫者少,乃溯经方之原旨,辨其要义,评述唐以前医籍,并取经籍传注所记杂家言,为之疏证,按治经学之义例,著《医诂》(一作《医故》)两卷,观点鲜明,切中时弊,被誉为医林“仅见之作”。另著《千金方辑古经方疏证》八卷、《妇人婴儿方义》两卷,鲜见传世。
一、 郑文焯其人
郑文焯(1856-1918),山东高密人。字俊臣,又字叔问,号小坡、大鹤山人、鹤道人、石芝崦主人、冷红词客、大壶、江南退士、指头禅、老芝、樵风、樗散画师、老潜、四飞山居士、天放翁。室名斋堂号亦多,有瘦碧暗、城东山墅、齐玉象龛、梅鹤山房、善草楼、书带草堂、竹醉寮等称。
郑文焯的祖籍问题,人们议论较多,有高密、铁岭、上海、苏州等说。但郑文焯自称祖籍确是山东高密人。在《瘦碧词》中自署“高密郑文焯”,词集《比竹余音》自署“北海郑文焯”。龙榆生以为“其自称高密郑氏者,诡托于康成之后也”并有“高密”一印,经常用于书画作品,在其所著《大鹤山人诗集》上也大署高密郑文焯,可见他对于高密之情深意长。从资料上看,郑文焯为清末奉天(辽宁)铁岭人,祖上原籍山东高密,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家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但祖籍不提高密,连郑氏之姓也不能用,直到郑文焯步入社会,才力争恢复了姓郑、祖籍高密的现实,达到了他认祖归宗的目的。
据文献记载,郑文焯九世祖国安,于清初镇守关东海岛,以从清军入关有功,被编入汉八旗军籍。曾祖鹤年,祖普安,本生祖普明,大都在清朝为官。父瑛棨,官至河南巡抚,兼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世称兰坡先生(郑文焯曾用小坡之号源于此),富收藏,喜为诗、书、画,有郑虔三绝之称。一门鼎盛,兄弟十人,裘马丽都,惟文焯被服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