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宦缪润绂与泰山云在山庄(8)
辛亥革命网 2012-09-2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6. 绣屏埋玉堪重忆:缪润绂的山庄恋情
云在山庄的归隐岁月,山川相伴,烟霞相绕,使已届暮景的缪公感到莫大的慰藉。但屏风岩谷并非是世外仙源,世事的波荡,家庭的变故,都为山庄蒙上一抹惨淡之色。
缪润绂退隐泰山时,似携有一妾一子(正妻似早卒)。子名延禔,工数学,通英语,“鼓箧求新学”,缪公于其甚有克绍箕裘之望,不意染病年余,终于民国十七年(1928)冬溘逝,年四十六。“蜾赢关宗祏,彭殇感命途;纸钱灰乱舞,赍到九泉无”(《哭延禔》)。爱子的早逝,使诗人心境愈灰、暮情愈冷。
缪公侍妾陈氏,名兰淑。据三合村老回忆:其人系南方口音,可能为江南女子,身材娇小,气质甚佳。缪公诗中将其比之“朝云”(苏东坡妾室),可推知其人应是一位颇具文学素养的妙曼少女。陈姬时方妙年,而“雪鬓(缪)云鬟(陈)”结伴,甘从夫君隐居泰山。且受缪公濡染,陈姬亦渐滋烟霞之兴,每携手攀幽,结伴跻险。诗人有“真个散花天女喜,登山能伴老维摩”之句。至今扇子崖缪润绂诗碑之上,还镌有“陈姬”芳名。但不知何年,这位蕙质兰心的陈兰淑亦先诗人而去(据传因时受帮佣之欺,而不愿言于主人,日久气郁而亡)。缪公将之葬于屏风岩以南堰岭河畔双泉南侧的柏林内,人称“姬娘坟”。坟中共置三间墓穴,陈姬居东穴,推想当是诗人意欲百年后与爱姬共斯窀穸,并将老妻移柩于此,三人同葬而设(1972年间,此墓为乡民所掘,陈姬云鬟犹存,乌丝甚密,见风枯飞)。俪影成单,美人作土,“双飞游屐问烟萝”的往事,只化作诗人梦中的怅惘追忆。
7. 百年水逝云犹在:缪氏山庄胜境依然
个人的命运与家国紧连,对于缪公更是如此。自民国十五年(1926)起,泰山便成为四战之区,豫鲁之役、北伐之役皆在此展开决战,“毁坏古迹、石刻、风景、庙宇不可胜计”(《泰山小史注》)。自此烽燧相连,人无宁日,云在山庄也成为兵匪扰攘之所,以往的宁谧早已不复。缪润绂不得不带着深深的留恋,避居济南,于济上护城河南岸的五莲泉购宅以居(名曰“潜园”),以度余生。
随着“七七”事变,抗战军兴,战火蔓延。泰安、济南虽仅去百里,但却已是能望而不能归。诗人在《八十自途十二首》中,有两首便是表达对泰山云在故居的无限怀念:
屏风岩半筑山庄,(庄名云在。)述作林争指岱阳。地远市廛稀客到,屋园松竹有堂藏。匪氛日炽厨烟冷,家政亲操学殖荒。敝帚千金心血在,区区一集署含光。(诗文集以“含光堂”名之,未敢问世。)
频年触耳咽悲笳,二亩园居傍水涯。(侨寓济南南顺城街北厅后,濒城隍。园以内有泉有池。自慕陶靖节之为人,即以园潜名。)兵有先声惊鹳鹤,(自入甲子以来,连接兵祸,无日不在干戈扰攘中。)人无清福伴烟霞。(岱阳云在山庄,患兵匪,久不得归。)墨馀张旭狂时草,笔瘦青莲梦里花。老住齐门客市隐,大明湖畔且浮家。
民国二十八年(1939),八十八岁的云在老人在历下潜园中谢世,遗骸化为济土。王次通先生在《茹荠秘记》卷上中追悼:“五年以来,前辈友好无少长多相继凋谢,高太史(熙喆)、缪庶常(润绂)俱以大年归道山。……旷劫之中,不无戚友寥落之感。”次通又有《吊缪庶常》诗云:
胜朝祥域起文臣,隐逸循良史传新。山陬青囊高哲士,词坛白发老诗人。数承色笑惭缝掖,几辈风流肯解绅。从此再游云在下,文章何地哭天民。(《春晖草堂诗存》卷二)
缪润绂泰山故园最终未能一返,更未能归葬寿穴,屏风云在,只成为耄期诗人的“梦中一境”。
自云在山庄创建至今,岁月已近百年(1912—2006)。由于其处远离尘嚣,人足罕至,竟然奇迹般在近世诸多大动荡中完好留存,确属天幸!缪公当日手植的东院松株,枝柯甚茂(树围已达120厘米),被泰山管委列为“泰山古树名木”。倘若诗魂月夜重归,睹院落依旧,山泉无恙,幽篁犹生,镌刻若新,或许有“百年水逝云犹在”的无尽感慨!
周郢有《秋日登屏风岩访云在山庄故址吊缪庶常》诗曰:
“苍岩遗镌认草茨,空山良相此劖芝。百年水逝云犹在,一枕岑寒梦不知。泣血乾坤哀九叠,畸零身世酒三卮。绣屏埋玉堪重忆,怅绝秋林夜雨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