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宦缪润绂与泰山云在山庄(7)
辛亥革命网 2012-09-2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戊午重阳前一日挈陈姬兰淑步上岱顶饮酒作》(二首):
石级盘云直入天,西风吹上岱宗巅。眼前令节刚重九,脚底群峰茫万千。此会名山须痛饮,同游侍女亦飞仙。凭高敢作澄清想,极目吴门满暮烟。
选胜何曾为避灾,乘风且搏笑颜开。七年病患谁求药,万古登封剩有台。载酒兴豪忙蜡屐,题糕词窘愧诗才。浮生幸获邀天福,岱顶公然五次来。(已亥、壬子、甲寅春夏并今五登极顶。)
《后石坞》(二首选一):
石坞何年辟,奇观造化钟。庭无丹灶活,门有白云封。古洞滋灵液,危岩挂怪松。可同书法论,入妙在藏峰。
《与陈姬步上岱顶,并游后石坞成诗四律,兴有未尽,下山后更赋绝句十八首,历述往还梗概,以纪胜游》(十八首选六):
双飞游屐问烟萝,囊底诗添料几多。真个散花天女喜,登山能伴老维摩。(谓陈姬。)
叠嶂层峦翠作堆,升天路有柏松陪。名山也似龙门史,那厌开编读百回。(前曾四登岱顶,故云。)
芒鞋取径万仙楼,汗漫壶天阁上游。心目无尘腰脚健,登高时节正清秋。(是日为九月初八。)
修真灵境隐烟霞,步下云端石径斜。老圃香犹迟九日,却从仙洞说黄华。(黄华洞在后石坞内。)
回旋磴道问归程,十八盘连御帐坪。携手不愁山路晚,月林清影伴人行。(姬与余携手同行,防蹉跌也。)
游踪盘出万山深,路向陶家岭上寻。且学鹪鹩枝暂借,梦魂犹绕碧霞岑。(岭去屏风岩六里许,以月暗人疲,遂止宿焉。)
直到民国十八年(1929),缪公已是七十七岁高龄,还偕同灵筠女士(其人生平不详)再朝岳顶,并留七绝云:
《共和己巳四月十八日云在山人偕灵筠女士朝顶留题》:
暂脱尘襪俗虑蠲,山游好趁麦黄天。绿林遥指明如画,一角红楼耸万仙。
缪润绂还曾应约为斗母宫题出楹联:
摘云蹑层云,举足前行天梯,更十八盘高,上参霞界;
出山问流水,回头俯视仙果,恰三千年熟,下有瑶池。
跋云:共和三十有三年岁次甲戌囗陬谷旦,云在山人沈阳缪润绂并书。(《岱联拾遗》、《泰山题石选粹》)
诗人游兴,可谓至暮不衰;而胸中诗情,更是老而弥笃。其前后创作的咏岱之诗,几近百首,在民国诗人中,数量之丰罕有匹敌。缪公的咏岱篇什,多以律绝短章述游山闻见,客观、细腻,既见远景,又察近物,既有勾抹写意,间作工笔细描。而一些豪情之作则以七古长篇出之,当诗人酒酣淋漓之际,内心高扬地激情时被自然奇伟之景观所唤起,出句遂放浪飘逸,充满动感。有的作品还富有理趣之妙,包含了许多直觉体悟与灵感火花,如《后石坞》诗“可同书法论,入妙在藏锋”一联,以书法而论山势,借笔法之藏锋而喻石坞之胜妙在深藏不显,堪称传神妙喻。难怪此诗得到了当代美学家杨辛先生的击赏,而引入他的大作《泰山美学考察》(《泰山研究论丛》第一辑)之中。而其泰山游记,亦是融情入景、借物言情的快心之作,如借经石峪之“境虽胜”,“不经才人藻绘之笔,往往弗胜”,联想起“古来高贤逸士”亦如此深山幽峪,湮没终生,不为世见,埋没之叹,又岂独山水也!缘情而言志,取得情畅而理融之效果(参《泰山古今游记选注》之评析),因被推为近代泰山纪游文之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