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宦缪润绂与泰山云在山庄

辛亥革命网 2012-09-2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缪润绂(1851-1939),原名裕绂,满族,汉军正白旗人,字东霖,亦作东麟。时人将缪润绂列为光绪朝“沈阳三才子”之一。,清宦缪润绂与泰山云

  泰山东南,一岭摩天,其阳绝岩秀拔,如云屏环列,世称为屏风岩。《岱览》中描摹其地:“自松岩逶迤而下,独厜竦立,迥凌碧穹,云叶分飞,腾霄赴壑,势无停机,故一名争云峰。又南为屏风岩,参差排比,望之如屏。岭岩之间,横沟涌流,东导南折……。”便在这层峦叠嶂、茂林葳蕤之中,掩藏着一处近代山庄遗址,虽苑宇亭榭,早已半数倾圮;但院落周垣,犹存昔日格局。在山庄崖壁与巨石之上,犹错落镌刻着“云在”、“抱清”、“山中良相”等众多题字,书法遒劲,笔力不凡。——其中“云在”一刻,为我们清晰昭示:此地便是清末民初辽东诗人缪润绂“云在山庄”之所在。

  1.万言书上动朝官:清末良吏缪润绂

  缪润绂(1851----1939),原名裕绂,满族,汉军正白旗人,字东霖,亦作东麟。自署钓寒渔人太素生,辽宁沈阳(今辽宁沈阳,故居在今沈阳市沈河区翰林路,世称为缪翰林胡同)人。沈阳缪氏为文化世族,润绂曾祖系盛京学馆助教缪兰皋(缪公恩),是被誉为“留都多少能吟客,总让公先一着才”的盛京名士;其母爱新觉罗氏,出身清远支皇族。润绂少时便以诗文驰名,光绪四年(1878)所作《沈阳百咏》,以七绝组诗的形式,生动描述了当时奉天地域的民物风土,一时广为传唱。同时他还是子弟书的重要作家,著名的《马嵬驿》子弟书便出缪氏之手。因此,时人将缪润绂列为光绪朝“沈阳三才子”之一。

  润绂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户部主事,维时国事日非,内外交困,缪氏切心时艰,遇事敢言,他曾参奏北洋大臣李鸿章,显示了他刚直的性情。“戊戌维新”时,缪润绂对康梁变法运动不以为然,先是将《国闻报》转载的康有为谈话内容抄录进呈,作为攻击康氏的口实。此即缪润绂后来在诗中所咏:“万言书上动朝官(自注:甲午、戊戌书凡数上,名动京师)。戊戌后,“任山左,凡历五县二州、一直隶州”,前后在任十有余年。缪润绂被分发山东任知县。此后先后出任日照、郓城、阳信、齐河知县,宁海知州,山东临清直隶州(今临清县)候补知府、知州,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授濮州(在今山东濮县)知州;在1904年为阳信县县令。缪润绂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曾祖父是康乾时期的“留都多少能吟客,总让公才一著先”的盛京名士缪公恩。1904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废私塾,兴学堂”,缪润绂踊跃鼓舞,于阳信县城永宁寺旧址创建“高初两等小学堂”、于河流豆腐店狼丘冢创建“朗邱公学”,并为前者亲笔题写“阳信官学”石匾一方,至今保留。这两所学校的****质有别于过去的“私塾”和“书院”,是官办学校,特别是阳信官学还附设有“师范传习所”,实行班级授课制,实为阳信现代教育制度的雏形。在此后的近百年中,“阳信官学”逐步演变成为阳信一中,并孽生出了博兴师范(1951年7月)、阳信县实验中学(1992年9月)等两所地方名校。长河渊源追县令,兴学为民泽后生。公元1904年,清末诗人,阳信县令缪润绂毅然革新创建了"阳信官学"。屈指百年,阳信一中携世纪同行,为北大、清华等全国名牌大学输送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有4万余名毕业生走出校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