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与护国战争的发动——纪念护国战争100周年

辛亥革命网 2015-10-29 15:46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 作者:邓江祁 查看:

蔡锷为护国战争的策划、联络、发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发挥了极为独特而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1915年12月25日爆发的护国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继辛亥革命之后,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进行的一场具有进步、爱国意义的战争。蔡锷为护国战争的策划、联络、发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发挥了极为独特而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定策京津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虽然从临时大总统到正式总统,但他的野心并没有得到满足,竟然利令智昏,违背历史潮流,紧锣密鼓地加快了其复辟帝制的步伐。1914年3月,袁世凯公布《觐见条例》,恢复了清朝时的“陛见”制度。5月,袁世凯又下令改国务院为政事堂,设国务卿,并将总统府的内部官制恢复清朝时的种种名称。6月,袁世凯下令各县县长一律改称为县知事;各省观察使一律改称道尹;各省都督改称将军,民政长改称巡按使,从而使各级地方行政更接近于清朝时的督抚、司道体系。7月,袁世凯公布《文官官秩令》,将文官官秩分为九等,并一律冠以前清时代的卿、大夫、士之类的名称。对此,当时有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今所谓共和,徒存虚名,易其名则帝制成矣!”[1] 9月,袁世凯又下达祀孔、祀天令,大肆进行祭孔和祀天大典等复古活动。1915年7月,袁世凯的法律顾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校长古德诺在8月3日的《亚细亚日报》抛出《共和与君主》一文称:“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此殆无可疑者也。”[2]P78其另一个法律顾问日本人有贺长雄也紧密配合,给袁世凯上了一个《新式国家之三要件论》的条陈,认为当时的中华民国不具备共和政体“三要件”,还是以“旧式”的帝制为好。[3](P69-70)8月14日,袁世凯授意杨度、严复、孙毓筠、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六人发起组织筹安会,赤裸裸地鼓吹帝制。1915年10月初,参政院议决以国民代表大会来决定是否改行君主政体,袁的亲信及各地党羽操纵各省区代表的选举和国体投票。11月20日,各省区投票全部告竣,“全部赞成”君主制,并“一致委托”参政院为“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上书“劝进”。袁世凯又经过一次假意歉让后,于12月12日,接受推戴,并发布命令,承认帝位;13日,袁在中南海居仁堂“受百官朝贺”;15日,袁大肆封赏,宣布将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改为“洪宪”元年,设立“大典筹备处”,准备于1916年元旦正式登极。至此,袁世凯策划的复辟帝制闹剧达到高潮。

  对于袁世凯的一系列复古倒退的行径,富有民主革命思想的蔡锷早就“越看越不对了”[4](P235)。筹安会出笼后,蔡锷终于彻底看清了袁世凯的真实嘴脸,痛感“袁逆之帝制成,吾民之希望绝矣”[5](P1230),于是“决然引去”[5]( P1233),义无反顾地走上反袁之路。就在筹安会成立的第二天,即1915年8月15日,蔡锷从北京赶到天津汤觉顿寓处,与梁启超等四人密商对策。蔡锷表示:“眼看着不久便是盈千累万的人颂王莽功德,上劝进表,袁世凯便安然登其大宝,叫世界看着中国人是什么东西呢?国内怀有义愤的人,虽然很多,但没有凭借,或者地位不宜,也难发手。我们明知力量有限,未必抗他得过。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拼着命去干一回不可”。[6](P7)蔡锷这种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而战的精神,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接着,大家决定立即组织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并开始商量对付袁世凯的具体办法,决定从文、武两方面反对袁世凯。文的方面,由梁启超负责舆论工作,撰写反袁文章;武的方面,由蔡锷负责军事工作,利用其在云南的旧部发动反袁起义。同时决定,一面密派可靠人员赴云南、广西、广东等省侦察情况,一面打电报通知相关重要的人物来京面授机宜。考虑到梁启超的文章发表之后,恐因梁、蔡之间的深厚师生关系,引起袁世凯对蔡锷的怀疑,因此又决定,梁启超和蔡锷表面上做成分家的样子。[4](P236)

  8月15日之后,蔡锷“间数日一诣天津,造先生(指梁启超—引者)之庐,谘受大计” [5](P1481)。这就形成了后来梁启超、蔡锷等人密商讨袁大计的一系列会议,史称“天津密会”。8月下旬,根据密会精神,蔡锷分别致电云南将军唐继尧和贵州护军使刘显世,请他们以筹安会代表的名义速派可信任之人员进京。[5](P1204-1205)9月3 日,蔡锷又致电贵州的戴戡,告之“早来京甚佳” [5](P1209)。10月戴戡与王伯群到京后,蔡锷立即与他们赶到天津梁启超住处进一步研究反袁起义计划。与会人员经分析派往各地人员反馈的信息并反复研究讨论后,敲定了反袁护国起义的战略部署:“云南于袁氏下令称帝后即独立,贵州则越一月后响应,广西则越两月后响应,然后以云贵之力下四川,以广西之力下广东。约三四月后可以会师湖北,底定中原” [7](P74)。会议同时决定戴戡、王伯群负责策动贵州起义;蔡锷负责策动云南;梁启超负责广西。同时,考虑蔡锷赴滇途中有危险,由王伯群持蔡锷亲笔信先行赴滇面交唐继尧,传达天津会议精神,并与其商议云南反袁起义事宜,作好起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2](P91)

  “天津密会”前后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制定了反袁起义的策略,确定了反袁起义的根据地,为护国战争的发动和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蔡锷作为“天津密会”的主要发起者和参与者,在反袁策略的研究和确定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联络各方

  反袁起义的总体战略和根据地虽然确定了,但作为军事战略家的蔡锷认识到,在当时的国际国内情况下,要打倒集全国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袁世凯,必须联络和团结国内外那些“怀有义愤”,“但没有凭借,或者地位不宜”的志士,组成最广泛的反袁联合战线,共同奋斗,才能稳操胜券,最终完成倒袁之大业。基于上述认识,天津密会期间,蔡锷还注意开展了一系列秘密联络工作。

  首先,联络西南各省地方实力派。筹安会出笼后,蔡锷即致电云南将军唐继尧、贵州护军使刘显世、广西将军陆荣廷、广西第一师师长陈炳焜等人,要求他们“处事持议,务望稳静,以靖地方,而裨大局” [5](P1202)。与此同时,蔡锷还及时向他们通报京中动态,指示他们派本省的筹安会代表尽快赴京,并发电表示赞同帝制,以麻痹袁世凯。嗣后,蔡锷又秘派何云翔、黄实等人赴云南,彭权、何上林赴广西,赵恒惕、陈复初赴湖南,毕厚去广东具体做联络和策动起义工作,“为异日反对帝制作准备”。[4](P62)四川泸州是蔡锷反袁军事计划中进攻四川的重要关隘,而此时驻守泸州的是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和旅长雷飙。刘存厚在云南任职时曾与蔡锷密议革命,并参与云南重九起义,民国成立后,受士官学校同科同学、时任四川都督尹昌衡之邀,返蜀任川军师长。雷飙则是蔡锷执教湖南武备学堂时的学生,与蔡锷还是邵阳老乡,常年随蔡锷到广西、云南、北京等地工作,1915年春陈宧赴四川任职时,经蔡锷推荐跟随陈宧进川,派在刘存厚手下任旅长。因此,他们都是蔡锷的部下和亲信。为了云南反袁起义后能取得他们的协助,蔡锷也致电提醒他们“须处处留心人才,为将来国家用。凡各军队官长,尤应时刻留心,与之团结一致”。[5](P1219)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