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起义与云南贡献

辛亥革命网 2015-12-21 09:09 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张俊 查看:

从云南首义开始的护国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复辟阴谋,再造了共和,挽救了国家,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其功绩永载史册,云南人民为拯救国家民族命运而作出的贡献和牺牲,彪炳千秋。

纪念护国运动100周年

云南护国首义充分表露了中华民族之正气——护国起义与云南贡献

  今年12月25日,是护国起义百年纪念日。1915年12月,袁世凯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进行复辟;12月25日,云南通电全国,宣布独立,反对帝制,旋即建立云南都督府,组织约2万人的讨袁护国军,揭开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的序幕。从云南首义开始的护国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复辟阴谋,再造了共和,挽救了国家,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其功绩永载史册,云南人民为拯救国家民族命运而作出的贡献和牺牲,彪炳千秋。

  护国起义前云南的状况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窃国大盗袁世凯逆历史潮流而动,复辟帝制。让世人惊诧的是,向独裁者打响第一枪的,竟是一个贫穷、闭塞的边陲省份——云南。正是由于云南的首义,才有了全国声势浩大的护国战争。

  云南举起反袁义旗之时,有实力以一省之力讨伐袁世凯一国之兵吗?著名教育家、云南大学(原东陆大学)首任校长董泽(字雨苍)先生,后来曾兼任云南省财政司司长,据他回忆:“云南地瘠人稀,向为受协(接受援助)省份,清代由鄂协济。民初本省岁入经常不过七八百万,人口仅及千万”(董雨苍:《云南护国历史资料》)。而袁氏把持着中央政府,可以动用一国资金,拥兵45万,还可号令全国之兵,而此时云南兵力不足两万,钱粮难以自给。护国首义的重任,由一个经济弱省来担当,倍感艰难,这需要超人的胆识,需要竭尽全力,需要更大的牺牲与奉献,因其难能,也更显可贵。

  当然,云南也有自己的优势:首先是有人民的支持。董雨苍在《云南护国历史资料》中论述:“云南人民自辛亥革命推翻清朝腐败统治政府后,民主共和这一观念,深入人心”。1915年12月25日云南宣告独立,之后护国军政府发出《护国军讨袁檄文》,对这两件大事,昆明市民的反应十分热烈,大街小巷插满了共和国国旗,有的门前还焚香祈愿,张灯结彩。许多市民不约而同,成群结队上街游行,高呼“打倒袁世凯,拥护共和国”,呼声经久不息。其次,广大官兵参加过辛亥革命,军民都痛恨帝制,拥护共和;云南地处边疆,袁世凯对此鞭长莫及。这些因素,为云南护国首义创造了条件。

  云南人民的贡献

  财力物力的贡献。为筹集讨袁经费,护国军政府除截留了应上缴中央财政的税收外,还尽力裁减一切行政经费。据曾任唐继尧幕僚长,后为云南大学教授的白之瀚先生回忆:“公务员只领少数伙食,欠薪年余未清,甚至敬节、养老各会及体仁善堂等慈善机关,亦难避免。”(白之瀚:《云南护国简史》)

  此外,还设立机构筹措军饷。1916年1月成立了“中华民国护国军筹饷总局”,并在各县设立分局,规定在军政府辖区与义军管理之地,以实行捐输、发行公债等方式筹集经费。

  云南全省人民为了国家民族命运,不空喊口号,不计个人得失,纷纷捐金献银。当时代收捐款的富滇银行从清晨到傍晚一直门庭若市。护国第一军参谋总长罗佩金,把祖产抵押给银行,抵押款12万元全数捐出。一些妇女忍痛割爱,把珍藏的首饰珠宝拿来抵交捐款。有的市民还写信给军政府,表示要变卖家产,捐赠国家,共诛逆贼。据不完全统计,公共捐款50余万元,其中昆明商会捐款20余万元,盐津老鸦滩捐款3万余元,昭通商会捐银2万两。在护国旗帜的感召之下,全省农民的爱国热情也被激发起来,积极交纳赋税,连一贯欠粮税的贫困县也有八九成交纳了赋税。

  在很短的时间里,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开源节流和海外华侨的捐赠),筹集了900多万经费,为护国战争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财力物力。据一些人士认为:护国战争中一年之内,人民财产的损失和公共财力物力之消耗,虽竭数年之力也难以恢复。

  人力与生命的贡献。军政府宣告讨袁之际,云南之兵力仅及袁氏的二十七分之一。要想克敌制胜,必须努力缩小双方兵力的差距。军政府决定,出征前把两个师扩充为三个军。

  为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庞大的扩军计划,军政府在昆明成立了征兵事务所,并在全省9个地区设立征兵站,招募退伍官兵和新兵。

  纵观古今中外,战火一起,百姓常千方百计躲避入伍,不愿为统治者卖命。然而,因为护国战争是正义战争,出现的则是另一番情景——云南人民在共和国生死存亡之际,挺身而出,甘愿作出最彻底的奉献,用生命热血来捍卫共和国。

  青壮年们纷纷报名应征,参军形成高潮,入伍成为荣耀,热血青年们纷纷投笔从戎,一队队涌向军政府前请愿,要求出征讨袁——省立一中的学生自发组织了讨袁学生队,上书军政府要求参加军训,开赴前线;云南高等警察学堂的毕业生组织了警察队;农业学堂的女学生组成了女子北伐队,“巾帼不让须眉”……八九天时间就有五六千人报名参军。商界的青年店员、商贩也不示弱,纷纷组成商团,半天经商,半天参加军训,而且费用完全自理,随时准备上阵杀敌。一些青年男女为报效国家,纷纷推迟婚期,有的新郎蜜月未度完,就自愿走进兵营。妻子送郎去从军,母亲送儿上战场的动人情景,成为一时佳话。

  军政府从志愿者中选拔了一些学生,在讲武堂增设班次进行培训。当时《共和新报》曾赞扬挺进军“均系精锐少年,勇健无比,并且学术优长,军事娴习”,这支新锐就是新招募的以学生自卫队为基础组成的。由于各族青年踊跃参军,军政府在预期内顺利完成了征兵计划,云南陆军的步兵编制从原有的8个团增至28个团,加上炮兵、骑兵、警卫部队等共36个团。

  护国军行军途中还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积极支持。第一军行到昭通鲁甸时,一大批汉族、回族青年相约前来从军。第二军开到广南时,广南政府“筹银14000多块备办粮秣军饷;支持护国军在广南扩充兵员一千余人”。(曾昭富《广南历代重大战事》,广南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广南古今》)

  在护国战争中,滇军虽然兵力不足,缺乏训练与实战经验,且装备较差,然而爱国热情高,将生死置之度外,所以战斗力强,创造了不少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例如:广东曾演出过的“李烈钧三炮定韶关”,就是赞颂护国第二军的神威,令韶关镇守使朱福全闻炮而逃的故事。云南护国军赢得了“滇军精锐,冠于全国”的美誉。

  辉煌战功的取得,滇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作出了巨大牺牲,据白之瀚先生统计:“入川一军死亡兵额,前后不下十万,他路(指第二、三军—引者注)可知”。

  舆论宣传的贡献。战争时期,正义的舆论宣传可以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凝聚人心,团结人民。云南军政府成立前云南只有5种报纸,护国战争开始后,为加大宣传力度,又创办了《义声报》《中华民报》《金鸡报》3种报纸。这些报纸通过社论、时评、消息报道、漫画、小说等多种形式,宣传护国讨袁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及时报道前线战况和省外响应讨袁的信息,报道各地群众捐款、参军、支援护国战争的情况。

  护国战争一开始,文艺界的爱国者就满怀激情地创作、演出了话剧《皇帝梦》。李增、倪德隆、杨钟斗等爱国人士,自发成立了护国演说社,分头到戏院、街头等公共场所向民众演说。

  在舆论宣传这个没有刀枪的战场,许多人不为名不为利,宣扬正义,忘我工作,奉献精神十分可贵。

  对云南护国起义的贡献,孙中山先生给予极高评价:“云南起义,其目标之正确,信心之坚强,士气之昂扬,作战之英勇,以及民心之振奋,响应之迅速,与黄花岗之役、辛亥武昌之役,可谓交相辉映,毫无轩轾,充分表露了中华民族之正气。”(孙中山《云南驻沪代表欢迎宴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纪念护国起义100周年,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云南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勇于担当奉献,敢为天下先,凝心聚力,艰苦奋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共同夺取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作者系云南省地方志学会会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