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3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百年 > 外交 >

中国近代外交主要国别关系(5)

  四、中俄关系

  1. 尼布楚条约

  自十六世纪中期起,俄国农奴主贵族为了扩大土地和掠夺珍贵的毛皮,开始向西伯利亚地区扩张。1643年,沙俄殖民主义者进入黑龙江流域,他们到处烧杀抢掠,引诱中国边民叛国投俄,并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今称涅尔琴斯克)等地设立了据点。为此清政府多次向沙俄政府提出抗议,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1685年清政府行使自卫权利,派兵收复了雅克萨。尽管清军在反侵略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清政府一如既往争取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争端。谈判于1689年8月在尼布楚举行。中方代表团由索额图率领,俄方代表团由果罗文率领。正式会谈开始前双方就各方所带人员的数量和警卫的位置作了对等的安排。在谈判中,清政府代表一直采取主动姿态,多次做出让步,主张的边界从尼布楚一直退到格尔必齐河,并同意俄方要求,暂时搁置外兴安岭与乌弟河之间的划界问题。9月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其主要内容:1、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为两国国界。但兴安岭与乌弟河之间的划界尚未解决;2、俄人在雅克萨所建城障应立即折掉,俄国人退回其国境;3、今后互不收容对方逃犯;4、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可以往来边界进行贸易。《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正式缔结的第一个条约,是一个平等的条约。

  2. 伊犁问题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俄国政府借中国新疆发生内乱之机出兵占领了中国的伊犁,名为暂时代守。1878年10月,清政府代表崇厚俄国方面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根据条约,中国名义上收回伊犁,但伊犁西部和南部地区都被俄国占去。由于该条约在清政府内部遭到激烈反对,清政府派曾纪泽去俄国重开谈判。与此同时,左宗棠在新疆积极进行收复伊犁的军事准备。曾纪泽在谈判中同俄方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并有理有节地做出了一定让步。1881年2月,曾纪泽同俄国代表签订《伊犁条约》,收回了绝大部分伊犁地区,但对俄赔款增至900万卢布,作为“代守”的费用。《伊犁条约》比《里瓦几亚条约》的伤害小,但它仍然是个不平等条约。

  3. 沙皇俄国侵占中国领土所涉及的条约

  包括《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勘分东界约记》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等,共占去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4. 中俄密约

  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签订的一项不平等的秘密条约。十九世纪后期沙皇俄国已把中国东北地区作为侵略扩张的目标,而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试图通过“以夷制夷”政策,利用俄国牵制日本的扩张。1896年6月,俄国趁李鸿章访俄庆贺沙皇加冕之机,胁迫利诱他签订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俗称“中俄密约”。主要内容有:1、如遇日本侵略,中俄两国军事上相互支援,俄国海军可利用中国港口;2、中国允许俄国建筑一条穿过黑龙江和吉林的铁路,俄国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和军械。这个条约表面上是中俄结成反日军事同盟,实际上俄国是以此为借口,通过在中国修筑铁路而将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地区。

  5. 俄蒙协约

  外蒙古历史上是中国的领土。1911年12月,外蒙的部分活佛和王公们在俄国的纵恿下宣布独立。1912年,在沙俄军队的支持下,外蒙的叛乱武装先后攻下了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控制了外蒙古地区。在沙俄的要求下,外蒙当局与其在11月签订了《俄蒙协约》。这个条约规定:俄国扶助蒙古自治,为其训练军队,不准中国军队进入蒙境,不准中国向外蒙移民,俄国人在蒙古享有特权。随后双方又订立了一系列经济性条约。俄国欲把外蒙变成它的半殖民地。由于中方的反对,沙俄未敢承认外蒙的独立。

  6. 中俄蒙协约

  1915年6月,中国、俄国和蒙古当局签订《中俄蒙协约》。这个条约规定外蒙古承认中国的宗主权;中俄承认外蒙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实行自治;外蒙无权与各外国订立政治与土地关系的国际条约,但外蒙有办理一切内政及与各外国订立工商事宜条约的权力;中俄不干涉外蒙内政等。

  7. 对华宣言

  1917年十月革命诞生的俄国苏维埃政权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苏联的封锁和支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于1919年7月25日发表对华宣言,其中的主要内容包括:磋商废止1896年的中俄密约;1901年北京和约;以及1906年、1907年和日本所订的协约;放弃前沙俄政府时代,在中国满洲及别处,用侵略的手段而取得的土地和特权,并抛弃庚子赔款;放弃领事裁判权。

  1920年9月27日,苏联政府发表第二次对华宣言,其中提出:“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宣言所有俄国各前政府与中国所缔结之条约皆属无效,放弃侵占所得之中国领土及中国境内之俄国租界,并将俄皇政府及俄国资产阶级,掠自中国者,皆无报酬的永久归还中国。”根据互惠原则缔结商务专约;取消治外法权;放弃庚子赔款;两国及远东共和国就经营中东铁路办法订立专约,以适应苏联对该路之需用。这两份宣言对于遭受帝国主义压迫、正在争取民族独立的中国人民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帮助,各界人士都表示欢迎。

  8. 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

  1924年5月31日,苏联政府与中国北京政府经激烈的谈判签署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其重要内容如下:废除帝俄政府与中国政府先前所订立的一切公约条约协定、议定书及合同等;苏联政府允诺放弃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租界、租借地和其他特权;苏联政府承认外蒙完全为中华民国之一部分,及尊重在该领土内中国之主权,一俟有关撤退苏联政府驻外蒙军队之问题(即撤兵日期和维持边界安宁方法)在协商确定之后,苏军立即从蒙古撤退;中东铁路有关中国国家和地方主权的事务概由中国政府负责,苏联政府允诺以中国资本赎回中东铁路。在解决赎路的款项和条件之前,1896年合同仍旧有效。这个条约曾在中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是对反帝爱国运动的重大支持。中国舆论当时甚至称这是中国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但是,《大纲协定》并没有合理妥善地解决中苏间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在中东铁路问题上,苏联仍要把持中东铁路控制权;关税问题上,苏方实际上享有最惠国待遇;在外蒙问题上,苏方迟迟没有撤军,虽然在字面上承认中国对外蒙拥有主权,但它以后的言行说明,它还是试图把外蒙古从中国划出去。

  9. 中东路事件

  1924年中苏签订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并没有使中苏之间的矛盾得到圆满解决,特别是中东铁路仍然控制在苏联的手中。1929年7月10日,在反共的南京政府的唆使下,东北当局做出决定搜查中东路苏方各机关要求撤销苏方一切人员的职务,接管中东路,撤销苏联在东北的一切商务机构和贸易机构。苏方先是提出抗议,后于7月18日宣布与中国断绝外交关系。19日,中方也宣布与苏联断交。此后两国间开始发生零星的武装冲突。8月6日,苏联宣布成立特别远东军。9月25日,苏联照会中国政府,要求中国停止接收中东铁路的行动,否则将招致严重后果。双方谈判无效。从10月开始,苏联军队先后向中国发动了三次攻势,张学良的东北军受到沉重的打击。中东路北段几乎全都落入苏联手中。苏军还在向哈尔滨推进。东北当局只好同苏联方面达成停战协议,并于12月22日在伯力签订协定,其主要内容是双方同意恢复交战前的状况,中国将中东铁路交还苏方,苏军从中国境内撤回苏联,恢复苏联在华领事馆和商务机构。南京政府不承认伯力协定,理由是地方政府无权代表国家同苏联谈判复交问题。于是从1930年2月起中苏双方开始进行交涉和谈判。中方提出赎回中东铁路。苏方条件是赎款应根据造价和现有价值,中国必须自力赎路,不能贷款或发行债券,若中方不能一次付清,还需考虑付清前铁路的管理问题。苏方的这些条件是中方根本无法满足和接受的。这次谈判持续一年多,直到“九一八”事变发生,中方代表奉令回国,毫无结果。中东路事件不了了之。这起事件的起因既有南京政府反苏反共政策的影响,也有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背景。

  10.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订立了出卖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蒋介石对雅尔塔协定是不满的,但考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同中共进行斗争的需要,他不敢明确地表示反对这项协定。在美国的压力下,南京政府派代表去苏联谈判,具体落实协定的内容。双方于8月中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两个换文与三个协定。条约规定中苏共同对日作战,互相支持,不得单独与日本停战媾和;战后共同采取措施以防止日本再度发动侵略。换文和协定规定:苏联同意给中国的援助完全提供给中国的中央政府,中国方面则同意外蒙古独立,中国的长春铁路由两国共同所有和经营,在连为自由港,港口主任由苏联人担任,旅顺海军基地两国共同使用。显然,这个条约是不平等的,它满足了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要求,而严重牺牲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可是这个条约并不能阻止中共军队在战后进入东北,蒋介石对此极为不满,声称这使他丧失了在东北获得基地的机会,是他在内战中失败的一大原因。所以蒋介石在1949年向联合国提出控告,指责苏联政府违反《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支援了中国共产党。这个议案于1952年2月1日被联合国大会通过,蒋介石便于2月15日宣布废除这个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