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人物卢师谛(二)(3)
时间:2011-06-2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樊兆铭
卢师谛在参与国父孙先生之灵柩于1929年。奉安大典后,于1930年12月23日随中山先生而去。 卢师谛 蔡锷 朱德 冯玉祥 1916年5月:卢师谛在说服陈宦独立时初识西北军的冯玉祥。 1916年8月1日:蔡锷任四川都督,四川招讨军编入其四川护国军。卢师谛出任四川护国军第四师师长,第八旅旅长周炯伯,十三团汤有光,十四团刘主青,十五团罗象昭,十六团张尊,游击司令伍子昂,四川讨逆军司令王蕴滋以及孙泽沛、吴庆熙、丁厚堂所率诸军均属之。 1915年12 月19 日,蔡锷秘密地由北京取道日本、香港,经越南抵达昆明。还有李烈钧、熊克武、方声涛、卢师谛、向传义、余健光、曹叔实等革命党人。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命川都陈宦停战以月。浙江,陕西相继宣布独立。卢师谛与刘永凯,方朝珍等入成都,说服陈宦独立。陈宦在滇军蔡锷,西北军冯玉祥的压力下,同意独立,要求护国军允其投诚,缓攻成都。卢,杨允之。(四川独立,酝酿于陈蔡之议和,而促成于川人之激迫。)5月22日,陈宦通电四川独立,并与袁世凯脱离个人关系。(参见:吴克雄:“袁世凯称帝四川护国各军讨袁” 1915 年12月11日:袁世凯称帝,蔡锷领导云南起义,卢师谛在其部任中华革命军‘招讨军‘参谋长,朱 德任团长,领导纳溪棉花坡战役。 1915年12月21日,云南举行讨袁军事会议,决定先电袁世凯,令取消帝制,否则以武力解决。当时蔡锷主张即日兴师讨袁,25日,蔡锷与原云南将军唐继尧、任可澄、刘显世、戴勘、李烈钧等联名宣布独立,发布讨袁檄文,声讨洪宪帝制,号召各省同时举义。组织护国军政府,以唐继尧为都督,蔡锷为护国军总司令。 蔡锷把注意力和兵力集中在四川。12月26日,蔡锷积极部署入川军事。蔡锷与总参谋长罗佩金率赵又新、顾品珍第二、第三梯团所属董鸿勋、何海清、禄国藩、朱德四个支队,经贵州威宁、毕节入四川永宁取泸州为中路主军。 1916年5月:蔡锷又力促陈宦早日宣布四川独立。 卢师谛又在成都附近联合军民拥立陈独立。 川军二混成旅钟体道于5月初通电独立,自任川贝护国军总司令,张澜为政务长,有实力五千余人,警耗亦传到成都。大势所趋,5月22日陈宦被迫正式宣布独立。 6月13日蔡锷进驻泸州,6月24日被任为督理四川军务兼巡按使,7月6日,黎元洪申令各省长官改称督军省长,并任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 7月14日,唐继尧宣布取消军务院,7月25日中华革命党发出通告,宣布停止一切军事行动。至此,护国战争全部结束。 蔡锷在7月中旬喉疾极剧,由罗佩金任护理四川督军兼省长。唐继尧继续派兵控制四川。 11月8日蔡锷病故。 1917年:罗佩金违反蔡锷意愿,执行唐继尧控制四川的军阀割据政策,罗佩金与北洋军阀支持的刘存厚、戴勘与刘存厚在成都和四川的混战其矛头对准是孙中山派系卢师谛;通过裁军消弱孙中山在川省的军事实力,孙中山在川省建立根据地的构想发生阻力。 在1917年4月14日:晚上,滇军罗佩金拿川人开刀,下令撤军;去陈泽霈第四师师长职务,第四师驻成都部队编为一个旅,在缩军的旅交由卢师谛接任的当天,对卢师谛部队官兵实施突袭,在 1917年4月15日:清晨,罗佩金新任旅长卢师谛就职为由,将尚穿着新郎服的卢师谛骗到司令部软禁至深夜。同时通知卢属官兵到操场集合,四周架起机枪,将队伍当场缴械,并令扒去士兵军服后驱散,士兵流落街头。卢师谛愤然离开成都。此举引起川军将领的极大愤怒。北洋军阀支持滇-罗,川军刘-熊和孙中山派系矛盾与之激化。 同时,孙中山派系中卢师谛,黄复生等与川军熊克武军队矛盾随之上升。即熊克武(属黄兴)“九人团”与孙中山支持以杨庶堪,卢师谛为首的“实力团”自东京矛盾增加。 |
- 上一篇:民国第一位台湾省籍议员丘逢甲:葬须南向 不忘
- 下一篇:伍廷芳:从清朝重臣到共和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