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位台湾省籍议员丘逢甲:葬须南向 不忘

辛亥革命网 2011-07-22 00:0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卜松竹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的核心人物中,多少前朝精英,一变而成革命之前锋。其中之思想变化、个人追求、身家考虑或许各有不同,却多少可以用张载言语中
 

     宋儒张载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国几千年来进步的历史,与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的这种豪情和责任感密不可分。延及近代,辛亥革命的核心人物中,多有原本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多少前朝精英,一变而成革命之前锋。其中之思想变化、个人追求、身家考虑或许各有不同,却多少可以用张载言语中透出的烁烁公心解读。这其中,民国后第一位台湾省籍议员、爱国志士、卓越诗人、教育家丘逢甲便是杰出代表。

  视青年为“国之元气”

  鼓励学生“非学好外语不可”

  丘逢甲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回台于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或许在他心中,教书育人、将眼光投在年轻人身上,比在官场上往来逢迎,伴随一个行将老朽的王朝走向终点,要轻松明快得多。他曾言:“义勇青年,国之元气也。兴国革新,有赖于斯。”

  1895年4月17日,战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岛激愤,丘逢甲坚持反对并组织义军反抗。6月4日,镇守北台湾的正规军溃败。其后丘逢甲见局势不可为,携带家眷内渡广东嘉应州。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