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 辛亥革命在上海

    我们谈上海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主要集中在1900年至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这段时间。我在这里仅就在上海发生的一些辛亥革命中的大事作一简单介绍。...

    18-01-10 09:59:07

  • 蔡锷佚文二十篇——纪念蔡锷诞辰135周年

    编者按:近年来,本人在学习和研究蔡锷过程中,陆续于一些民初珍稀旧报刊和书籍中发现大量散佚于已出版的各种蔡锷文集之外的蔡锷文电,并于2015年整理400多篇收入《蔡锷集外集》。...

    17-12-18 08:52:27

  • 重大问题的再历史化——对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一些思考

    无论就辛亥本身的历史过程,还是其作为20世纪中国革命中的巨大符号而言,告别本无从谈起,之所以能谈起,恐怕是因为我们自觉已对其了解够多,不过这恰恰要打上一个问号。...

    17-12-14 08:54:40

  • 孙中山:曾承认辞职让位袁世凯“是一个很大的政治错误”

    孙中山与列宁都是集党政大权于一身的领袖,他俩的交往关系到两党、两国的大事。与列宁的交往给了孙中山较大的帮助,其中主要的还是精神层面的。...

    17-12-11 09:14:01

  • 谭人凤《致章太炎书》写作时间考

    谭人凤的《致章太炎书》未署年份,汤志钧先生将其写作时间定为1917年10月22日。但此说与史实不符。笔者根据有关史料考证后认为,《致章太炎书》应写于1916年10月22日。 ...

    17-12-07 08:44:03

  • 余齐昭:孙中山致李晓生函时间再考

    孙中山解临时大总统职后致李晓生函时间沿用王耿雄先生编《孙中山史事详录》之说,定在1912年4月3日。而《孙中山全集》则编在同年4月17日。罗刚编著的《中华民国“国父”实录》定为同年4月15日。皆误。...

    17-12-05 11:00:55

  • “黄冈之役”史料辨析

    近年因编写潮州黄冈丁未起义首领余既成的传纪,搜集有关历史资料,承蒙各界热心人士垂注,慨然赐教,或赠予文物、史料。经反复拜读、对照、查校,发现有些载述前后不一,遂引起怀疑。...

    17-11-30 13:42:03

  • 辛亥革命的五个岔路口

    中国的辛亥革命,跟后来的革命相比,是一场烈度不大的革命,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也最具变化可能性的一场革命。...

    17-11-30 09:15:00

  • 《孙中山史事编年》的创新

    《孙中山史事编年》是一个集众式的研究成果,各卷分别由不同学力的学者负责,总体而言,其研究创获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7-11-29 14:59:02

  • 辛亥革命时期《云南森林章程》研究

    1911 年 11 月,作为边陲省份的云南地方政府在辛亥革命胜利初期就先行颁布了一部森林保护的地方法规:《云南森林章程》。虽然是地方法规,《云南森林章程》却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涉及森林资源与森林治理的法规。...

    17-11-27 09:07:44

  • 孙中山廉政思想产生的根源探析

    孙中山廉政思想产生的根源,余以为,至少来源几个方面,即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廉政传统;而孙中山的廉政思想是建立在“振兴中华”的远大目标之上。...

    17-11-23 10:12:55

  • 孙中山与二次革命

    1913年3月20日,震惊全国的“宋教仁被刺案”发生,袁世凯的狰狞面目暴露,孙中山毅然决然地率领革命党人,为维护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成果与袁世凯开战,史称“二次革命”。...

    17-11-16 09:17:52

  • 孙中山文化:一个重要的国家命题

    中山市作为孙中山的故乡、全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环境下,以更高层面、更大力度推进孙中山文化工程建设,全面弘扬中山先生的思想与精神,擦亮孙中山文化...

    17-11-09 10:56:40

  • 孙中山对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孙中山的确不愧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之承传、实践、改造与弘扬者,但他决非儒家文化的传人,而是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领袖。...

    17-11-02 13:45:47

  • 《赵凤昌藏札》的整理与研究

    《赵凤昌藏札》是赵凤昌和他儿子赵尊岳合力收藏的一份私人档案。《赵札》内容丰富,包罗广泛,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清末民初政情与社会的第一手资料。...

    17-10-19 09:28:45

  • 孙中山的亚洲意识及其政治遗产

    近代中国知识人的亚洲意识,是中国近代史学界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其中对孙中山的亚洲论述进行重新检视尤有必要。...

    17-09-15 08:59:59

  • 孙中山努力改造国民性与提升人文素质

    孙中山认为“欲图根本救治,非使国民群怀觉悟不可”;而令其“觉悟”之要诀,就在于改造国民性。于是,他就把改造国民性,全面养成与提升人民的文化、政治与道德等整体素质,作为施政为重要大事而全力以赴之。...

    17-09-14 09:22:20

  • 护法靖国时期唐继尧生态保护法治思想与《修改云南种树章程》

    护法靖国战争期间,靖国联军总司令唐继尧在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与法规中制定了一部涉及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修改云南种树章程》,标志着唐继尧生态保护法治思想的正式形成。...

    17-09-07 16:29:54

  • 中国第一个区域近代化系统的建立——简议张之洞在武汉的功业

    张之洞主持之“湖北新政”是洋务运动及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北武汉波澜壮阔的近代化进程中颇有声色的段落。...

    17-09-04 14:03:43

  • 再论“内外皆轻”权力格局与清末民初政治走向

    辛亥鼎革之际,清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已演变为“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是清末新政时期清廷中央集权对地方督抚收权的结果。...

    17-08-31 16:14:57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