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父子的革命之旅(3)

辛亥革命网 2017-02-15 13:41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作者:周烨 查看:

黄—欧先生的一生可谓沧海桑田,备尝艰辛,赤城报国,矢志不渝。

  在消息公布之前,赵恒惕的幕僚胡典武将消息透露给了黄—欧,当晚,杨丙、阎鸿飞、柳聘农、陈方度、李荩吾等老同盟会员聚集在黄一欧家,决定以湘军总司令的名义发布告。布告由同鸿飞起草,对谭延闿进行了严厉而很注意分寸的声讨,并宣布:“湘政根本改革,责任全在后贤。大权属于省民,省长亟待民选。”这一宗旨,与当时毛泽东为代表的新兴人物所争取的湖南自治,基本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毛泽东等人所采取的方式是发动群众,黄一欧等人则仍然沿袭辛亥革命时期的方式——运动军队和社会中上层人土。

  布告写成后,没有印信。柳聘农顺手拿起时在周南女校附小读书的黄德华的一方砚池,刻了—枚“湘军总司令”的篆文大印。各人紧急动笔,将布告抄写了几十份,盖上大印,连夜张贴援粤军,为孙中山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谭延闿下台后,接掌湖南政权的赵恒惕,以黄—欧在日本、美国学习和生活多年.熟悉城市建设为由,说服黄一欧于1920年12月出任刚刚成立的长沙市政公所总理(相当于后来的长沙市市长)。

  中国行政单位,除了京师之外,历来没有专门为城市设置的建制,自到民国建立后。各省与北洋政府开始仿照西方各国建设市制。长沙先是是于1920年8月设立长沙市政厅,由先后担任黄兴、蔡锷秘书的石陶钧任厅长。继而在同年12月将市政厅改名长沙市政公所,由黄一欧出任市政公所总理。市政公所相当于市政府.因此,黄一欧可以说是长沙市第—任市长(长沙正式建市是在1933年10月,第一任市长何元文)。

  黄一欧始终牢记父亲不让他当官的教海,他同意接受这—职务。主要理由有三:其一,孙中山的儿子孙科此时正在担任广州市第一任市长,并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建没方面干得轰轰烈烈,提出了将广州市建设成“山水城市”、“田园城市”、“花园城市”和“国际都市”等宏伟目标。其二,黄兴生前非常关心城市建设,对长沙的城市建设,黄兴也提出过不少建议,如拆城墙,修马路,拓宽街道,改良商场,迁政府机关,等等。其三,久居上海和东京、纽约、费城等国内外大城市,反观当时的长沙城,难免不产生种种不良感觉。诸如此类的考虑,使黄一欧接受了市政公所总理这个职务,以借此机会为家乡做一番事业。

  当时的长沙城颇为狭窄、拥挤,市区面积仅为四点五平方公里,仅相当于今日中国一个中小县城。人们形容道:“南门到北门,七里容三分”,一面临湘江,三面环绕着一道七公里长的城墙。在这么狭小的面积内有—百五十余条东西南北纵横的“大街”,小巷更难以确切统计。每天逢人群活动高峰期,各主要街道,连走路都比较困难。

  黄一欧任职后的第—件事就是编制《长沙市政计划书》。此前,长沙市政厅编制过—份《长沙市政汁划书》,但只提出了—些基本设想。黄一欧主持制定的新计划书则详细、具体,而且气魄更大。其主要内容是:①在北至新河、南至金盆岭、西至岳麓山、东至浏阳河方圆八十二点五九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城市路网布局.并绘制了—比两千计划图,②旧城区道路布局照顾原有街巷,新城区全部采用方格网加放射线,路网间距一百五十至一百八十米,路面宽度自二十七至六十米不等,也就是今人所说的四车道至八车道,道路总长度二百七十—公里,道路占地面积占城市计划用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以上。③在水陆洲、朱张渡和浏阳河口各设跨湘江铁路桥一座。④整个计划实施期限为十年。

  从西汉初期到民国初期,长沙城区面积仅扩大了两倍多。而黄一欧主持制定的这个汁划,可一举将长沙市区扩大近二十倍。这样宏大的计划看来脱离实际,但是富有发展战略眼光。当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按照现代化的标准建设长沙城市时,深为黄一欧的后任将长沙市区干线路面宽度的标准降到十七米等措施所苦。历史证明,黄一欧这类人才如果有职有权,所能作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1923年,湖南的谭延闿派军队和赵恒惕派军队展开大战。黄一欧对这种内战深感厌恶,遂于1923年辞去了长沙市政公所总理一职。

  黄一欧出任长沙市政公所总理近三年,成效不大。不过,他的心血也没有白费,他主持制定的汁划在标准大降后部分得到实施。其中,1930年大部竣工的东西干道被命名为中山路,1933年部分竣工的南北干道被命名为黄兴路,1937年建成的又—条南北干道被命名为蔡锷路。目前,中山、黄兴、蔡锷三条路仍是长沙城区的主要道路和繁华的商业区,黄兴路是长沙最繁华的商业区。

  黄一欧辞去长沙市政公所总理一职后,应熊克武的邀请于1923年冬赴常德,出任川军北伐军第一路军司令。1924年春,熊克武兵败,退到湖南常德,在常德组成建国联军,出任总司令,同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熊克武是孙中山任命的四川最高军事指挥官,为了避免与孙中山正面冲突,赵恒惕允许熊克武留在湖南。孙中山l925年3月逝世后,赵恒惕勒令熊克武出境,熊克武只得出走广东。随着熊克武的出走,黄一欧也于1925年来到广州,出任国民政府参事。次年随国民政府迁到汉口。

  1928年,黄一欧与周震鳞等人代表南京政府前往北平接管原总统府等中央机关。1929年1月,黄一欧与周震鳞、王用宾作为国民党中央代表到沈阳,与张学良商讨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党务。

  1929年6月,冯玉祥应阎锡山邀请前往山西“共商国事”。为了讨好蒋介石,阎锡山以“停止内战”、“相偕出洋”为借口,将冯玉祥先后软禁在太原晋祠和五台县西会村。

  冯玉祥参加过辛亥革命时期的滦州起义,护国战争时期与蔡锷联合反袁;护法战争期间任湘西镇守使,驻扎常德两年多,力主和平解决南北争执,对吴佩孚的北洋军队起了牵制作用;北伐战争期间主持“五原誓师”,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同南方北伐军会师中原。北伐结束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为官清廉,生活朴素,以“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要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著称。冯玉祥对黄兴、蔡锷充满崇敬之情,曾专程前往岳麓山拜谒二公之墓,并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假如克强先生与松坡先生不死,中国或者不至于这样坏。”

  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冯玉祥与李书城、周震鳞等黄兴旧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李书城在冯玉样控制北京政权期间出任过陆军总长。得知冯玉样的险讯后,黄—欧自告奋勇与李书城、周震鳞先后赶赴太原,劝说阎、冯二人言和。因为阎锡山曾在日本由黄兴督誓加入同盟会,又与李书城等人一道加入了黄兴精心组织和直接掌握的“铁血丈夫团”。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阎、冯终于携手共进.于1930年3月21日联名发出倒蒋通电。

  北伐战争期间与与北伐胜利后,为了打开华北、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的局面,蒋介石和国民党政权不得不借重李书城、周震鳞、黄一欧这类辛亥革命人物,以利用他们的威望和长期与各方人物的联系来统一中国。这本来是完成辛亥革命的未竟事业,符合广大民众向往和平安宁生活的需要,但由于蒋介石一心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所谓“统—’演变为争权夺利,自我扩张,军阀混战。黄—欧从广州到沈阳,从东南到西北,所见所闻,无处不是怨声载道,怒火熊熊,因而也像冯玉祥及很多元老、名流那样,走上了反蒋的道路。1929年,黄一欧与周震鳞、高巩白在北平创办《坦途》杂志,宣传反蒋。

  1927年,随着国民党北伐的胜利,原本在国民政府任参事的黄一欧出任安徽省榷运局局长。因为由该局主管的淮盐是明清与民国时期中国最有名和销售量最大的盐,这个职位—直是引发官场争斗的大肥缺。黄一欧充满理想与正义感,实在是难以应这个职务所带来的种种麻烦,支撑不到—年便辞职。

  1929年前后,黄—欧又任一官——天津特别市政府参事兼特一区主任。此时的天津是晋系的势力范围,由时任晋军军长兼天津警备司令的傅作义所掌握。黄一欧自告奋勇去太原解救冯玉样,说明他与晋系的关系还算不错。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