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父子的革命之旅

辛亥革命网 2017-02-15 13:41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作者:周烨 查看:

黄—欧先生的一生可谓沧海桑田,备尝艰辛,赤城报国,矢志不渝。

  黄兴,中国伟大的近代民主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辛亥革命元勋,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和孙中山并称孙黄。

在黄兴故居纪念馆黄兴平身事迹陈列室内陈列着这样一封家书:“一欧爱儿,努力杀贼。”是黄兴在汉阳督战时,寄书长子黄一欧的家书,时黄一欧任江浙联军先锋队副司令,正挥师进攻南京。这封家书是黄兴“无我”、“笃实”精神的全面诠释。

  黄一欧是黄兴的长子,生于1892年10月22日(农历九月初二日),湖南长沙善化县龙喜乡凉塘村(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由于他是黄家的长孙,深得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喜爱,自幼随祖父学习对句、三字经等。1904年,黄一欧随父亲黄兴在长沙明德学堂小学乙班读书,时名祖焘的陈果夫与黄一欧同班。

  1904年华兴会甲辰起义,事泄黄兴家被军警包围。黄一欧飞跑到明德学堂向自己的最亲近的沈迪民老师报告,由沈设法找人解救。从此,黄家一家人在长沙东躲西藏,湘按察使欲捕杀克强之长子黄一欧,后由陈嘉会等秘密营救,于1905年送往日本,才得以免遭杀害。1906年9月黄一欧14岁,黄兴也重返日本,父子两居住在东京梁区林馆。1906年底一天,黄兴郑重地把黄一欧带到《民报》社,带他庄严地填写了誓约。孙中山对一欧甚为喜爱,亲任一欧加入同盟会的介绍人。章太炎这位学问高深、文笔犀利、敢想敢言、脾气古怪的名人也在一欧入盟介绍人的栏目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此时,黄一欧只有十四岁,是当时同盟会年龄最小的会员。从1907年暮春到1911年2月底回国参加革命,一欧在宫崎家居住了近四年,宫崎待一欧如同亲侄子一样。

  1910年11月,同盟会在马来西亚开了著名的“槟榔屿会议”。会议决定倾全力发动广州起义。这时黄兴把当时尚在日本东京东斌学校读书的儿子黄一欧召来参战。一欧根据父亲的命令,跟随日本退职炮兵大尉平伍一前来参战,于1910年2月中旬到达香港,因决定暂不采取新的行动,黄一欧在香港等候一个多月后又返回日本。广州起义计划确定后,一欧于1911年正月再次由父亲召回国。这一次,黄一欧随身携带着四大箱行李,里面装着五十支驳壳枪,二十支勃郎宁和一万多发子弹。为了掩护,黄一欧冒名宫崎龙介,穿着和服,讲着日语,摆着日本人的派头,顺利地把武器交给了由父亲任部长的同盟会香港统筹部。当时风声很紧,运送武器是一项艰难而危险的任务。直到4月25日(三月二十七日),也就是起义前两日,广州义军接收到的枪支还只有七十多支,很可能就是黄一欧从日本带来的那批武器。

  一欧到香港后,黄兴又派他和陈方度、柳聘农、胡国梁等四人打入广东巡警教练所。因为这个所有百余名学员,两百支枪,如能掌握,对起义有很大帮助,同时还可以通过参加巡警熟悉广州各个方面的情况。临行前黄兴叮嘱黄一欧,“一是要戒骄戒躁,谦虚待人,好好联络同志;二是要听从陈方度的调度,不要各搞一套。”(陈是四人中年龄最大,被指定为负责人)黄兴认为如果能把巡警也运动过来,广州就唾手可得。但对打进巡警中的革命者来说,这就意味着要冒很大的风险。为了革命事业黄兴不但身先士率,而且把儿子也派进了虎穴。

  陈方度、黄一欧等四人在督练公所负责内应。他们从下午14时左右开始行动,首先找到督练公所所长夏寿华(湖南益阳人),出示手枪对夏寿华说:“我们就是革命党,今天下午五点半钟就要发难了。”夏寿华表示同情革命,并坚决挽留他们四人喝酒。吃完后,黄一欧飞奔小东营五号机关。当时,黄兴的队伍在整装待发。听完汇报,黄兴命令陈方度率领他们赶回去,待机行事,没有和儿子说什么话。黄一欧等人立即赶回,等候陈炯明前来攻打督练公所。等候之中,陈炯明早已不知去向。广州起义的失败,黄一欧被迫回到日本。

  1911年暑假期间,受到国内革命形势的影响,黄一欧再次从日本回国参加革命,这一次,他化名为黄祖光,回到阔别六年的长沙。和一起从东京回国的刘大辉、刘况、陈嘉立、陈嘉任、罗应坤(广东人)陈模、石磊(均为湖北人)等集体住在母校明德学堂。随即,他们与在长沙的谭心休、曾杰、唐蟒等人取得联系。在长期间,黄一欧广招昔日明德学堂的同学与好友。前来参加“野球(棒球)会”,以练习棒球的方式集结同志,并学习投掷炸弹。当时已放暑假,大多数学生已经回家,但参加的人仍很踊跃,经常来活动的有八十人左右。“野球会”成立不到一个月,黄一欧等人受到官府通辑,在通辑名单中,唐蟒(唐才常之子)列第一,黄一欧列第二。在湖南咨义局副议长陈树藩(陈嘉任的父亲)的维护下,他们逃离了长沙,黄一欧返回日本。

  黄一欧此次虽然无功而返,但却是他在没有得到父亲指令下首次自主活动,并且成为他们那些伙伴们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当时黄一欧还只是19岁(虚岁)有这种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非常可贵的。

  武昌首义爆发后,黄兴急电在东京的黄一欧回国参加革命,一欧遵父命回国,先是到香港,根据胡汉民的安排留在香港等候广州起义。后因陈其美两次来电要求在港同志前往上海相助,黄一欧就和赵光(赵声的弟弟)、洪承点七八个人从香港来到上海。

  黄一欧一行到达上海后,陈其美正在上海组建军队,发动起义。其中,以原新军第九镇部分官兵,上海警察以及巡防营士兵为基础,组成沪军先锋队,洪承点(曾往香港统筹部总务课课长)任司令。黄一欧任副司令。1911年11月6日,上海起义成功,陈其美任都督。

  在上海起义期间,黄一欧参加了攻打江南制造局的战斗,他奋不顾身,冲杀在前,退出战场时血溅衣衫,疲惫不堪,稍微休息,又荷枪上阵。目睹这一切的日本人北一辉对黄兴说:“一欧在上海表现出男儿气概,没有给你丢脸。”

  黄兴曾经希望黄一欧前往武汉参战。11月1日张竹君因感染细菌手肿大并发烧,从汉口启程返沪治疗并“备办冬衣药料”。临行前黄兴写了一封信托张竹君带给黄一欧,要求黄一欧去武汉参战。当时,黄一欧为了筹组江浙联军攻打南京而奉命前往镇江、杭州等地联络,还在吴淞炮台卸运炮弹为攻打南京提供弹药,因而没有遵父命赴汉。

  黄兴对儿子参加南京之役感到很高兴。11月21日,南京之役即将开始之际,黄兴在北洋军全面攻打汉阳的危急时刻给南京前线的黄一欧寄来一封信,黄一欧收信后拆开一看,信上仅八个字“努力杀贼!一欧爱儿。”落款处盖有黄兴常用的一个小章“灭此朝食”。黄一欧在战场上接到父亲的来信,深受鼓舞,“辄有中宵起舞,灭敌朝食之慨”!

  黄一欧在南京之役中,他带领了先锋队首先进攻,占领了天堡城,而将功劳让给别人,诚不愧为其父黄兴之子。《东亚先觉志士传记》的书记载说:“黄一欧挥刀上阵,来往驰突,所向披靡,斩敌三十六人,刁鐏遍渍敌人血”。黄一欧对自己的表现没有说什么,只说自己在攻占天堡城后,留了几个炮弹筒在上面刻下字作纪念,这些炮弹筒中的一个在黄兴去世下葬时黄一欧将其送入墓中陪葬。

  推翻清王朝后,黄兴认为,中国应当进入建设年代,因而希望其长子黄—欧及所有的中国青年都能好好地读—点书,以成为“新共和国建设人才”,黄—欧因而于1912年冬赴美国留学。

  其后,风云突变,黄兴再次流亡,并于1914年7月15日从日本来到美国。当时,黄一欧和黄振华都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外交经济系学习,因为正是期末考试期间,黄—欧忙于功课,便让尚为旁听生的妹妹黄振华由纽约前往旧金山迎接父亲。直到放暑假之后,黄—欧才与妹妹黄振华共同陪同父亲参加各种活动。显然,黄—欧谨守父训。以学业为第—要务。

  1915年9月底,—直同黄兴保持联络的蔡锷派专人送了—封长达十七页页的密信给黄兴,与黄兴商讨反袁的具体计划。黄兴相当兴奋,令黄一欧立即返回日本与孙中山和张孝准等人联络。

  孙中山非常高兴地会见了黄—欧,详细询问黄兴的病情及其在美国生活的情况,并向黄—欧表示,希望黄兴能够早日回国领导反袁斗争。

  张孝准是黄兴在军务方面的主要助手,也是蔡锷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与蔡锷、蒋百里并称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的“中国三杰”,黄兴曾为其书联:“唯有真才能血性,须从本色见英雄。”此时,张孝准流亡日本,是欧事研究会的骨干人员。在黄—欧所带的信函中,黄兴嘱托张孝准立即回国,尽快与蔡锷联络,协助蔡锷起事。后来成为反袁护国运动传奇故事人物的蔡锷神秘出走和返回云南,就是由张孝准预先在日本部署,继而在天津与蔡锷周密计划的。黄—欧也在日本神户与蔡锷相会,向蔡锷汇报了东京方面的情况及有关方面的行动计划。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