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开沅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5)

辛亥革命网 2015-08-04 09:31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作者:虞和平 查看:

今年是章开沅先生90华诞。他在中国近代史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了近60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笔者力图在学习章先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其学术贡献,以此祝贺章先生 90华诞。

  对于第三个一百年,章先生所提出的是中国发展的目标和路径的问题,即通过 “人性的回归”,建造一个 “和睦相处的、经济繁荣的、共享人类社会福祉的家园”,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在这里,先生对于这一百年与辛亥革命的历史关系问题,虽尚未明确提出具体的研究课题,但内中亦隐涵着辛亥革命继续具有历史影响之意。从我的主观理解来说,如果说对前两个一百年,主要是研究辛亥革命的前因和后果,那么这第三个一百年则主要是研究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关系及如何实现复兴的问题。众所周知,孙中山的革命纲领中所提出的辛亥革命的最高宗旨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后来在 《建国方略》中还明确提出中国应该 “驾乎欧美之上”,这也可以说是旨在复兴中华民族,使中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辛亥革命所奉行的这一目标,不可能通过一次革命而立即实现;在后来中华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期由于种种原因而使发展之路多有障碍和挫折;改革开放以后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尚有相当距离,有待于未来的一百年中去实现。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先生认为关键的问题是 “人性的回归”,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谐、共享福祉的关系。这应该说也是符合中共十八大精神与党和国家正在着力推行的方针政策的。

  章先生所提出的 “人性回归”中所包含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共享福祉问题,孙中山都有过论述。对于物质与精神关系,孙中山曾说过,“物质之力量小,精神之力量大”,“我既为人,则当发扬我之精神,亦即所以发扬为人之精神”,“学问 (指人文)为立国之本”。对于人际关系,孙中山曾提出过 “天下为公”之说,人人要 “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来服务”,官员 “要存心做大事,不可存心做大官”;还提出人人要遵守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对于共享福祉,孙中山则提出了民生主义,力图克服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此外,孙中山还对民族、人格、道德、人伦、修身等问题做过论述。这些都是对人性的回归,对中华民族实现复兴来说,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辛亥革命史是章先生学术生涯的老本行,也是华中师范大学史学研究的中心和根基,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我相信,循着章先生的 “三百年”思路,努力构建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新体系、新团队,华师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有望在第三个一百年中走上复兴之路,再造辉煌。

  在章开沅先生90华诞之际,回顾先生的学术开拓成就,不仅能够看到先生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发展的贡献,而且可以体味先生令人钦佩而足以垂范的治学精神。先生所以能成就如许之开拓,可能是先生天生聪明才智之原因,但更是先生不畏艰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强烈的时代感、使命感和参与感所造就。先生有一句名言:“我们不仅是历史的守望者,历史的叙述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先生的学术开拓,曾引领过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曾培养和引导过许多史学工作者。先生学术成就的这种引领意义值得我继续体会,先生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很好汲取。

  注释

  ①④ 《“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丛书”总序》,广州:《广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②北京:《百科知识》,1986年第 1期。

  ③ 章开沅:《50年来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北京:《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5期。

  ⑤⑥ 高峻、林伟荦:《论章开沅与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福州:《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第5期。

  ⑦ 李学通:《近十年抗战史料出版述要》,《近十年抗日战争史研究述评》,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5月。

  ⑧⑨ 陈书娣采访:《章开沅:辛亥革命需探索上下三百年》, “凤凰网资讯·辛亥百年倒计时一周年”,2010年10月8日。

  作者简介:虞和平,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聘教授。武汉 430079;中国社会科 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