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开沅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4)

辛亥革命网 2015-08-04 09:31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作者:虞和平 查看:

今年是章开沅先生90华诞。他在中国近代史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了近60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笔者力图在学习章先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其学术贡献,以此祝贺章先生 90华诞。

  章先生的这一开拓,充分体现了他勇于开拓和善于开拓的精神。有关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大多是依靠团队乃至政府的力量而取得,章先生的研究成果则依靠个人的努力而取得,他不顾70上下的高龄三飞美国,不惜搁置自己的原有研究计划临机立断,抓住机遇,坚持不懈,方结学术开拓之新果。

  四、温故知新的开拓: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新命题

  在章先生的学术生涯中,辛亥革命史研究是先生的发迹之地,中途曾因时代和学术之需插入过其他领域的研究,到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来临之际,先生又以开拓者的眼光回思辛亥革命史研究,对辛亥革命史研究提出了富有开拓性的新见解。先生说:“很久以前,我在思考辛亥革命如何深入时,就提出 ‘上下延伸’和 ‘左右会通’,而去年谈辛亥百年,更是触发了我这一想法。在学术研究领域的辛亥革命方面,我们应该看到三个一百年,一百年是因,一百年是果,一百年是未来,在大因果观和预测方面至少能做一些工作。”还提出:“今天人们看待辛亥革命,要从 ‘上下三百年’入手”,“不能就辛亥革命讲辛亥革命”。

  在第一个一百年中,“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一百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在近代的中国政治领袖里边,孙中山是唯一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公民。”

  在第二个一百年中,“不仅要研究国统区,也要研究共产党的根据地,不仅要研究大陆,也要研究台湾这一百年怎么过来的,不然,辛亥革命也算是没有很好的理解。”

  在第三个一百年中,“需要人性的回归。最主要就是要纠正目前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人文,社会伦理的这种堕落。”要 “建造一个大家共享社会福祉的同时大家互相平等对待的、和睦相处的、经济繁荣的、共享人类社会福祉的家园。”也可以说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⑧

  章先生的这 “辛亥三百”年之说,为辛亥革命史研究提出了新的视野、新的方向,即要从长时段史 (大因果观)和全球史的视野和方向进行辛亥革命史研究。这对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来说,既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充满新意的,因为辛亥革命既是持续 2000多年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第一次巨变,也是中国进入世界体系之后的第一次巨变。

  对于第一个一百年,章先生提出主要研究辛亥革命的由来,这似乎在已有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已经多有涉及,但窃以为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迄今为止的研究,对于辛亥革命的缘由、性质、成败,不仅有不同的说法,而且相去甚远,甚至截然相反。如缘由方面的内部革命说、外部革命说;性质方面的资产阶级革命说、全民革命说、精英革命说、种族革命说、政治妥协说;结果方面的成功说、失败说、革命党奋斗说、水到渠成说。这些分歧无疑与先生所指出的需要进一步研究 “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密切相关。就鄙见所及,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具体问题,如:辛亥革命时中国是否已有资产阶级?辛亥革命中是否有资产阶级参加?“反满”在辛亥革命中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反满斗争是如何从 “反清复明”转向 “反清建国”的?“反清建国”又是如何从重建传统王国转向创建共和之国的?“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有何国际和国内渊源?属何性质?

  对于第二个一百年,章先生提出主要是研究 “这一百年怎么过来的?”,也就是辛亥革命对这一百年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作用和影响。对这个问题,也象第一个一百年一样,研究成果众多,但亦多有分歧,特别是对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社会状况的研究,分歧更多,有促进说,有无用说,甚至有倒退说。这种分歧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的,各有所持。现在,先生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视角,他说:“我们在说 ‘通过辛亥革命,中国使自己真正融入世界’时,必须要明确一个前提,那就是如何融入。以前中国也有融入,例如中国成为 [世界]市场,成为殖民地,成为势力范围,那是被迫融入。再从文化传播来讲,不仅是西学东渐,文明潮流东来,中国受到各种影响。但辛亥革命则是从体制改革方面作了全面推动。之前那些革新都是某一方面,经济的、文化的、或者宗教的,但始终缺少体制上的变革,而辛亥革命则以建立一个现代国家实现其融入。我比较认可此种说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全面走上现代化道路或者全面现代化的起点,政治经济文化都包括在内,特别是核心政治体制也包括在内。”⑨

  除了章先生之外,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也有其他学者提出过基本相同的看法。如李文海先生在2011年9月20日 《人民日报》上发表 《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思考》一文,提出:“把辛亥革命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具体分析它怎样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李先生虽然在这里所用的是 “中国的进步”这一概念而没有用现代化这一概念,但他所说的 “中国的进步”则是指中国走向 “繁荣富强”,也可以说是走向现代化;而且文中也用了 “现代化”这个词,在谈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中说:辛亥革命 “迈出了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还简要地论述了辛亥革命在民国时期的作用所在,说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辛亥革命还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从先生所提出的全球化和现代化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我觉得应该有助于进一步看到辛亥革命对这一百年中国历史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有助于更客观、更全面、更长期地来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对中国来说,全球化与现代化可以说是同时并进的,也是迄今一直在探索的发展道路,是贯穿这一百年的历史主题。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和全面走上现代化道路的起点,那么这个起点不可能对后面的历程不产生作用和影响,问题是产生了什么作用和什么影响,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上述李文海先生的文章,可以说已经为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循着章先生提出的两个角度来思考,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还有不少。谈辛亥革命的影响,当然不仅仅是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还应该包括它的领导者孙中山的思想,他所缔造的中华民国制度,他为中国设计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孙中山不仅在辛亥革命之中为中国的现代化设计方向和道路,而且在辛亥革命之后,随着时势的演进,继续在设计和实践着中国现代化的方向和道路,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外交、经济、文化、教育、伦理,涉及国共关系、中外关系、经济规划、经济结构、农工政策、生产与分配关系、传统与现代关系等。这些内容不仅对整个民国时期的现代化进程产生过影响,而且对改革开放以后的现代化来说亦有一定承续关系和目标价值。这些都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