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与中国同盟会

辛亥革命网 2014-10-08 15:25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萧致治 查看:

同盟会是怎样建立起来的?长期以来存在一种很有影响的观点即认为“同盟会是以孙中山为中心所组织的革命团体”。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主要是忽略了黄兴的关键作用。

  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实现了全国革命派的大联合,乃20世纪初年中国民主革命运动走向高潮的起点。长时期以来,关于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存在一种很有影响的观点,即认为“同盟会是以孙中山为中心所组织的革命团体。”这种观点虽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在同盟会的组建过程中,孙中山由于他的地位和影响,确实起了领导作用,但不应忽视黄兴在许多方而起了关键作用。同盟会成立前,黄兴进行了一系列的组党活动,团结了一大批革命力量,实为同盟会的成立奠定了深厚的组织基础。同盟会组建过程中,黄兴甘当副手,积极主动配合,才使同盟会在孙中山到达日本后仅一个月就顺利建成。同盟会成立之后,内部风潮迭起,一再提出要推倒孙中山,还是黄兴以革命大局为重,鄙弃个人名位,坚定地维护孙中山的领袖地位,维护革命内部团结,才一再制止了分裂,保证了同盟会的巩周与发展。因此,确切地说,同盟会是以孙中山和黄兴结成领导核心建立起来的全国性革命团体。本文拟对黄兴在同盟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一系统评述,以正视听。

  一 同盟会成立前黄兴的组党活动

  在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发展史上,过去多把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视为一脉相连,把兴中会当成正统,不重视其他革命团体。其实,兴中会虽然成立最先,但在20世纪初年己完全停止了活动。即便孙中山本人,这些年也不再用兴中会这个名义。1902年12月,他在越南河内建立革命组织,发展黄隆生、杨寿彭等人加入,用的是致公堂名义。1903年夏天,他在日本东京创办军事训练班,用的是“中国革命军”名义。同年IO月,他再到兴中会的发源地檀香山,组织的是“中华革命军”。1904年4月起,他在美国各地穿梭活动半年多,用的是致公堂、洪门等名称。l905年初,应比利时鄂留学生的邀请,在比、德、法等国发展革命组织,名称未定,只笼统称革命党。循名思义,尽管兴中会与同盟会在革命传统上有继承关系,而把兴中会与同盟会在组织上看成一脉相连并不符合历史真实。据亲身参与同盟会成立的冯自由说,同盟会开第一次会议,参加的兴中会员只孙中山、梁幕光和他三人。光复会也只蒋尊簋一人。其余70多人多为和黄兴一起参加过军国民教育会、华兴会以及与多人多为和黄兴一起参加过军国民教育会、华兴会以及与黄兴关系密切的爱国志士。可想而知,同盟会初期的基本队伍,主要是黄兴苦心经营联络起来的革命志士。

  黄兴的组党活动,可以追踪到l903年初。那时他在东京弘文学院读书,即与一些志同道合的留日学生组织“土曜会”每逢星期六聚集在一处,纵论内外局势,倡议“革命排满”。“每会黄(兴)必来领导,以军国民革命的路线相号召”,他强调“救国不独心力,尤以身力为必要。只有挺身杀敌或杀身成仁,才真有力。”鼓励大家舍身为国,“以破坏现状为出路”圆。这是他为革命组党活动的开端。

  同年4月l8日,沙俄向清政府提出7项新侵略要求,妄图永远控制中国东北三省,建立所谓“黄色俄罗斯”。消息传来,立刻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义愤。日本东京的中国留学生和国内上海等地很快掀起了拒俄运动,组织起“拒俄义勇队”,准备投身抗俄斗争。不久,由于遭到清朝当局的干涉,改为军国民教育会,以“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为宗旨。黄兴是这个爱国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先是被推举为会计,后又自认运动员,返国组织南京、湖北、湖南等地的革命力量,策划反清起义。据统计,当时在东京秘密加入军国民教育会的共计208人,籍贯包括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广东、四川、贵州、直隶(今河北)、山东、山西、奉天(今辽宁)等14个省区。这些人后来大多加入了同盟会,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实为建立同盟会的先声。

  1903年6月,黄兴回到国内,沿路在上海、南京、武汉进行爱国宣传,开展革命串联活动。抵达长沙后又以明德学堂为基地,以明德教员作掩护,秘密进行革命宣传与组党活动。经过一段时问的宣传和联络,同年11月4日,黄兴即以举办三十岁生日宴会为名,邀请刘揆一、周震鳞、张继、陈天华、秦毓鎏等20多人举行秘密会议,筹备建立华兴会。为了避免外界注意,对外采用华兴公司名义,宣称准备兴办矿业,拟集股l00万元,作为开矿资本。还提出“同心扑满,当而算清”两句口号,意即“扑灭满清”。l904年2月15日,乃农历除夕。黄兴以举行除夕宴会名义,召开正式成立大会。吴禄贞专程从武昌赶去参加。应邀到会者有刘揆一、陈天华、杨笃生、龙璋、张继、宋教仁、周震鳞、秦毓遥等l00多人。他被推举为会长。在成立会上,黄兴就革命进行方法与地点发表了精辟的意见。根据中国国情,他提出既不同于古代农民起义、也有别于西方资产阶级的起义方法,主张采取“雄据一省与各省纷起之法”,并建议联合学界、军界与会党共谋起义。实践证明,后来的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大体上就是采用他提出的方法取得成功的。

  华兴会是继兴中会之后成立的近代中国第二个革命团体。在内地则是第一个革命团体。接踵而起的还有同年7月在武昌建立的科学补习所,11月在上海成立的光复会以及其它小团体。在这些革命团体中,华兴会是实力最为雄厚的一个。从它和同盟会成立的关系上来考察,首先是为同盟会的建立准备了大批骨干。在华兴会中,由于黄兴文武双全,笃实无我,善于团结合作,深得大家敬仰,具有崇高的领袖威望。以黄兴为核心,聚集了一大批既有革命斗志又有杰出才智的优秀人才。其中有:被誉为“第一流政治家”的宋教仁,民主革命先驱、后来做到北洋第六镇统制的吴禄贞,踏实苦干、“革命的道德家” 刘揆一,杰出的宣传家陈天华、杨笃生、章士钊,精通英、日文“将来外交绝好人才”刘道一,第一个签名加入同盟会的曹亚伯,以及谭人凤、张继、禹之谟、李燮和、周震鳞等许许多多优秀人才。这些人后来多成为同盟会中的骨干力量,为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其次是华兴会的基础相当广泛。华兴会的成员尽管主要是一批新型爱国知识分子,而联络的群众则广及军界、开明官绅、工商界、学界和广大下层群众。在成立会上,黄兴即提出对于本省、外省各界与有机缘者,都要分头进行联络,务使军学界与会党联成一体,共同努力。根据这个指导方针,华兴会建立后,即刻与省内外各界进行了广泛联络。他们通过自身成员的各种社会关系,获得了资产阶级中上层和开明官绅的同情与支持,为在军学界开展工作提供了许多方便。特别是通过会党联系的下层群众十分广泛,包括破产农民、手工业者、矿工、水陆运输工人、散兵游勇、无业游民等。从地域来看,上起四川,下达江浙,以及日本东京,南至广西,均派人进行了广泛联络。一方面建立外围组织如上海爱国协会、东京新华会等;另一方而联络兄弟团体如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华兴会的成员除了湖南籍外,还有湖北、安徽、浙江、贵州、四川、福建、直隶、江西等8省。会员达四五百人。联系的哥老会众号称1O万。足见实力雄厚,基础相当广泛。这与科学补习所40多人、光复会四五十人相比,显然要雄厚得多。兴中会员实际也不过200左右。黄兴率领这样一支雄厚实力加入同盟会,自然成了同盟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主要力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