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1 世纪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展望(4)
辛亥革命网 2011-04-21 00:00 来源:21 世纪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展望 作者:何一民 查看:
6.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研究的趋势。
重视历史研究与现实的结合是近年来中国城市史研究者的一个共识,这也是城市研究的魅力所在之一,有关的城市研究者对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当然不同的城市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结合点和切入点,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城市研究者应该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使命感和历史透视感,城市研究者应该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关注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联系的那些课题,从而有助于寻找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在当前众多的学科都向城市研究靠拢,学科之间的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历史学在城市研究领域中的优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规划学、建筑学等方面的学者在研究城市时,一般关注的都是现时城市发展,较少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即使有也较少进行长时段的综合性研究。与之相反,长时段、综合性研究则是历史学的优势,因而城市史研究者应在充分汲取其他学科的理论长处的基础上,发挥历史学的长时段综合性研究优势,将对城市历史、现在与未来的研究结合在一起。
长期以来,由于对历史时段的划分,以1949年为分界线,将20世纪划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历史发展阶段,一般研究中国近代城市史的学人都不研究1949年以后城市的发展,而研究当代城市发展的学人也不研究1949年以前的城市,双方之间也较少对话,因而双方在理论、方法、话语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利于对中国城市发展进行整体的全面的深入认识。21世纪城市的发展迫切要求研究者将历史和现实结合,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角度来考察,20世纪前和后期中国城市发展实际上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是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不同的阶段,而不是分割为互不相联的两段,这就要求研究者在观念上、理论上、方法上、技术上有所创新,通过长时段的综合性研究和思考,进而探讨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律,并为当代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如20世纪后期,中国相当一部分专业工矿城市都因市场需求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变化、资源枯竭等,面临衰退的威胁,而这些城市从建立、发育、成长到兴盛,直至衰退,是有规律和周期性的,因而如果不是从整个20世纪长时段进行研究,则难以发现其规律和周期性。因而对20世纪百年间中国城市发展作为一个连续的过程进行长时段的整体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一个研究时间段的问题,而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开辟,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城市史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共同对此一宏大的课题进行探讨。
总的说来,21世纪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将围绕城市理论研究、个案城市研究、城市特征研究、区域城市研究、城市带和城市群研究、城市社会研究、不同类型城市研究、城市比较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展开。从研究的对象来说,呈现出单体城市、区域城市与整体城市体系相结合的趋势;从研究的内容来说,呈现出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的趋势;从研究的特征来说,呈现出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趋势;从研究的方法来说,呈现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的趋势;从研究的目的来说,呈现出学术理论研究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趋势。
除此以外,我们认为在21世纪对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还需要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把握。
1.注意对城市个性的研究和对城市发展的关节点的把握。
中国城市的数量非常多,城市间的个体差异很大,不同区域的城市有着差异,同一区域的城市之间也有着差异,因而在研究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时,应对城市发展的道路(模式)或近代化的道路(模式)有一个确切的认识,而且围绕着这一道路(模式)找出它在各方面的特征,并抓住最主要的特征,即该城市的个性。城市个性的把握,是城市史研究得以深入展开的关键。城市的发展史,往往是该城市的类型特征不断丰富的历史。在这些丰富的城市类型特征中,只有那些恒久地影响该城市成长、壮大的特征才能构成该城市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