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鞍钢:辛亥革命与移风易俗

辛亥革命网 2011-04-11 00:00 来源:文汇报 作者:戴鞍钢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辛亥革命对社会风俗的影响。首先说明辛亥革命、风俗、南京临时政府等概念的界定;其次介绍辛亥革命期间有关移风易俗的
 

  本文来源于戴鞍钢教授在上海图书馆的讲演

  辛亥革命在移风易俗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革命派希望从各方面求得人们身心的解放,因为造就一代身心健康的国民是建立和维护乃至巩固共和制度最基本的前提。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因素的制约,在移风易俗的推行上,存在各种缺陷。当然,这绝对不应该妨碍我们对辛亥革命各位志士仁人给予充分的尊敬和应有的评价。

  今天我主要介绍的是辛亥革命对社会风俗的影响。首先说明辛亥革命、风俗、南京临时政府等概念的界定;其次介绍辛亥革命期间有关移风易俗的部分政策法令;最后对这些除旧布新的努力加以评价。

  为何叫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是辛亥革命的具体成果,“临时”二字是当时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博弈的结果。

  什么是辛亥革命?学术界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认识。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从1894年到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所进行的整个民主革命的过程。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武昌起义到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

  在此使用狭义的界定,即从武昌起义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到袁世凯上台的阶段。而资产阶级革命派掌握政治主导权的三个多月的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则是辛亥革命中最精彩的岁月,是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的时期。

  什么是移风易俗?就是指风俗的变革。所谓风俗,是指在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因素作用下,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爱好、礼仪等。这是漫长岁月中形成的历史现象,形成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风俗总是相对稳定的,如果没有外力的猛烈冲击,则很难发生变化。而因为有辛亥革命这样惊天动地的政治变革,才由此引发了中国社会风俗的若干变化。

  再讲讲南京临时政府。一般来说,南京临时政府需要解释的是“临时”二字。南京临时政府是辛亥革命的具体成果,“临时”二字是当时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博弈的结果。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重新启用袁世凯。

  袁世凯在晚清政局中有个起伏过程。他当时重权在握,军队就驻在天津附近。西太后死后,清政府中便有人建议除掉他。当时一般认为,光绪的戊戌变法失败和袁世凯告密有关,所以主持大局的载沣身边,就有谋士鼓励载沣为哥哥报仇。载沣犹豫不决,担心会激起北京附近北洋新军的哗变。在京城广布耳目的袁世凯及时掌握这一动向,于是以退为进,在载沣还没下定决心杀自己时主动提出告老还乡,躲过杀身之祸。

  袁世凯在河南老家待了两年多,清政府不得不重新启用他,因为可以镇压武昌起义的军事力量只有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基于以上历史恩怨,袁世凯是不可能全心全意为清政府卖命的。所以当时的态势是:袁世凯一方面利用革命声势向清政府要权,一方面利用北洋新军实力,压制革命派,“一箭双雕”,并且两边都达到了目的。平心而论,革命派接受袁世凯的条件自有苦衷,因为就军事实力而言,若当初北洋新军全力以赴,则武昌起义时的革命军很危险。所以,在两难处境下,南北议和,双方达成妥协——谁推翻清政府,谁就是未来的民国总统,没有达到目的之前,只设临时政府。表面上看这是机会均等,但就实际军事力量对比而言,南北议和的结果意味着袁世凯是未来总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