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通商口岸和外贸态势的转变(5)
辛亥革命网 2011-05-08 00:00 来源:2006年第5期 四川大学学报 作者:虞和平 查看:
在1865年之前,茶叶和生丝是中国传统的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直都在90%上下。到这一时期之初,仍保持着这种状态。从1875~1879年期开始,茶、丝出口比重开始下降,特别是1885~1889年期以后,下降的幅度明显加大;到1890~1894年期,比重已降至51138%,其他出口商品的比重相应上升至48162%,虽然还不占多数,但已有很大的改善。在其他出口商品中,增加较快的是草帽缏、棉花和糖。其出口数量和货值,从1867年到1894年的增加情况是:草帽缏,从1361担、28018海关两,增至120609担、2531219海关两,各增加了8761179%、8934126%;增至最高年份1887年的150953担、3738310海关两,各增加了10991133%、13242153%,并成为唯一的数量和价格同时增长的出口品。棉花,从29391担、412995海关两,增至747231担、7361343海关两,各增加了2442138%、1682143%。糖,从89124担、416358海关②两,增至780078担、2436625海关两,各增加了775127%、485122%。此外,牛皮和羊毛的出口可以说是从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1872年之后开始快速增加,到1894年时已成为重要出口品,牛皮的出口达到1119万担、109万海关两;羊毛的出口则达到2216万担、20819万海关两。出口商品结构的这种变化,说明中国对外贸易品种范围的扩展,也是对外贸易的正常化表现。
茶叶和生丝是中国的主体出口品,那么它们的出口状况怎样影响着整个外贸的盛衰。从上表所列的五年平均出口量来看,茶叶的出口量,在前25年中是持续增长的,从1867~1869年的1427636担增至1885~1889年的2108735担,增幅为47171%,到1890~1894年才回落至1744250担,较前期跌落17128%,但仍比第一、第二个五年期分别高出22118%和6165%。如果从单个年份来看,状况也基本相同,在1888年之前,各年虽略有升降,但基本保持不断增长势头,从1867年的1313567担增至1888年的2167462担,增加了65101%;只是从1889年起才出现较大的持续减少状态,当年减至1877331担,此后各年均低于此数,数量最少的1892年为1622681担,但尚比1870年之前的数额为高。生丝出口量的变化,呈现为与茶叶不同的两头增长中间低落状态,即只有1880~1884年期略有回落,从上一期的73290担跌至69032担,下降了5181%。但在茶叶出口量大幅下降的1890~1894年期,生丝却出现了高幅度的上升,从上一期的76663担上升到95444担,增加了24150%,如果与第一期的50273担相比,则增加了89185%,较茶叶出口量的增幅高出一倍多。从单个年份来看,总体态势亦是如此,只是开头一年与结尾一年相比,增加幅度更大了,从44990担增至99445担,增幅为121104%,如果与出口量最大的1891年的102005担相比,则增幅为126173%,超过茶叶增幅的近1倍。总的来看,在这一时期中,茶叶和生丝的出口数量上升年份多于下降年份,在1890~1894年期茶叶出口量虽有较大下降,但得到了生丝出口量大幅上升的弥补,基本上保持着不断增长的态势,即使尚不够繁荣,也说不上衰退,而只是增加势头的波动和减弱。
但是茶叶和生丝的出口值变化态势,却与它们的出口数量变化态势不尽相同。茶叶的出口值,虽有增加的年份,但在整体上则是减少的。它只有1870~1874年期较上一期有所增加,达到351513万海关两,此后即逐期减少,到1890~1894年期时,减至292118万海关两,减少了16188%,如果与1867~1869年第一期的325216相比,则只减少了10117%。生丝的出口值,与茶叶的态势相反,虽有减少的年份,但在整体上是增加的。它亦在1870~1874年期之后转为下降,但到1890~1894年期又有回升,达到257917万海关两,比1870~1874年期的224618万海关两增加了14182%,如果与1867~1869年第一期的182510万海关两相比,则增加了41135%。如果把这两种商品的出口值加起来进行考察,就可以更清楚地评估这两种商品出口值对整个外贸状况的影响,它们相加后的历期出口值是:第一期507716万海关两;第二期576211万海关两,比上期增加68415万海关两;第三期566818海关两,比上期减少9313万海关两;第四期511111万海关两,比上期减少55717万海关两;第五期505510万海关两,比上期减少5611万海关两;第六期550115万海关两,比上期增加44615万海关两。而整个外贸的进、出口值历期平衡状况(海关统计数)是:-73814万海关两、+2918万海关两、-15316万海关两、-82416万海关两、-192318万海关两、-348419万海关两。由此可见,茶叶和生丝出口值增、减变化状况与外贸进、出口值平衡变化状况的走势是一致的;但是,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度是有变动的,只在第三、第四期有决定性的影响,到第五、第六期则面对巨额的出超
已没有多大影响,主要影响者已转变为外国输入值的急剧增加,这也反映了1884年中法战争之后外国对华贸易的扩张。因此,这一时期随着进出口贸易的扩大,茶叶和生丝出口值对外贸平衡的影响作用在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主要因素地位,而进口值的影响作用和因素地位在逐渐提高。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通商口岸和外贸态势的这种转变,既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华经济势力的扩张,对中国商品输出和原料需求的升级;也反映了中国新式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初步兴起以后,对外国商品需求的增加,如军火、机械、钢铁、煤炭的进口,都与军用和民用企业的兴办有着直接的关系;还反映了中外贸易格局的变化,导致出超向入超转变的基本态势。这些转变都成为此后中外贸易变化的基本趋向。
[参考文献]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1921年前中国已开商埠[J].历史档案,1984,(2).
[2]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2)[Z].北京:中华书局,1962.
[3]黄光域.外国在华工商企业辞典[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1
[4]张利民.华北城市经济近代化研究[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41.
[5]皮明庥.近代武汉城市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6]周广远.1870-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平衡和金银进出口的估计[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4).
[7]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53-363.
[8]Hsiao Lianglin. China’s Foreign Trade Statistics 1864~1949[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