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通商口岸和外贸态势的转变(3)
辛亥革命网 2011-05-08 00:00 来源:2006年第5期 四川大学学报 作者:虞和平 查看:
从下页表来看,1865~1894年30年间的中外贸易呈现为以下两种态势:
资料来源:Hsiao Lianglin,China’s Foreign Trade Statistics 1864~1949,p122~23,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4;周广远:《1870~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平衡和金银进出口的估计》,《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4期。其中1865~1879年的修正值由笔者依据周广远的方法另行统计。
第一,中外贸易有较大的增长。进出口总值从1865年的1201917万海关两(修正值,下同)增至1894年的2860519万海关两,增加了137199%;如果以五年平均值计算,则从1292111万海关两。增至2430817万海关两,增加了88113%。其中进口值从1865年的600316万海关两增至1894年的1460514万海关两,增加了143128%,出口值增幅略小一点,从601611万海关两增至1400015万海关两,增加了132172%;如果以五年平均值计算,进口值从671218万海关两增至1253919万海关两,增加了86181%,出口值的增幅则略高一点,从620814万海关两增至1176817万海关两,增加了95122%。可见,这30年中的中外贸易有了较大增长,从五年平均进出口总值的增长状态来看,呈现为前、后期增长较快,中期增长缓慢的态势。1870~1874年的第二期比1865~1869年的第一期增长了12169%;1875~1879年的第三期比第二期的增幅降至6126%;1880~1884年的第四期比第三期的增幅再降至3138%;1885~1889年的第五期比第四期的增幅快速上升至17129%;1890~1894年的第六期比第五期的增幅又加速上升为29158%。正是由于中外贸易的这种不断增长,才使得海关税收有持续较大的增加,也使清廷的财政收入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后得到逐渐的恢复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