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孙中山北上的原因探析(5)
辛亥革命网 2011-05-19 00:00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作者:刘曼容 查看:
21 《与高木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393页。
24 《致各省各公署等组织通电》,《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349页。
25 罗家伦主编:《国父年谱》(增订本),台湾1969年版,第1169-1170页。
26 述之:《孙中山先生之态度问题》,《向导》第98期,1925年1月7日。
27 宣侠父:《西北远征记》,上海北新书局1930年初版;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再版,第4页。
28 子愚:《起来,拥护国民革命的领袖!》,《政治生活》第23期,1924年11月30日。
29 《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372页;吴相湘《孙逸仙先生传》(下册),远东图书公司1982年版,第1734页。
30、36 马伯援:《我所知道的国民军与国民党合作史》,文海出版社,第40-41页、第50页。
31 《汪精卫昨晚抵津》,天津《大公报》1924年11月25日。
32 《李烈钧将军自传》,三户图书社1944年版,第83页。
33 〔日〕陈德仁、安井三吉编《孙文讲演“大亚洲主义”资料集》,〔日〕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第239页。
34 加伦:《军事政治形势》,见〔苏〕A·N·卡尔图诺娃《加伦在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15页。
35 《李烈钧离日前之谈话》,上海《民国日报》1924年11月14日。
37 《在广州警界宴会上与何某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4卷,第320页。
38 《致黄复生电》,《孙中山全集》第4卷,第394页。
39 〔美〕韦慕廷著、杨慎之译:《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中山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03页。
40 《共产国际与东方》,芝加哥大学1979年英文版第114-115页,转引自《孙中山论丛》第4集,第201页;〔美〕韦慕廷著、杨慎之译:《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中山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63页。
41 转见李云汉:《从容共到清党》,台湾商务印书馆1973年影印本,第114页。
42 赫菲茨:《苏俄外交与东方人民:1921-1927》,莫斯科1968年俄文版,第148-149页。转引自〔澳大利亚〕梁肇庭:《孙中山的国际倾向:1919-1925的孙俄关系》,见《孙中山论丛》第5集,第192页。
43、46 〔苏〕卡尔图诺娃:《加伦在中国(1924-192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2页、第24页。
44 艾伦·惠廷:《苏俄对华政策(1917-1924)》,美国斯坦福大学1968年版,第243页。转引自《孙中山年谱长编》,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690页。
45 米塔列夫斯基:《苏俄全球阴谋》,天津1927年版,第130-132页。N·Mitarevsky《World wide Soviet Plots》Tientsin Press,1927。转引自《孙中山年谱长编》,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690页。
47 《加拉罕、齐切林给孙中山的信》,《党史研究资料》1983年第2期。
48、60 《在广州各界欢送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307页、第307-308页。
49、56、58 《在神户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378页。
50、52 马伯援:《我所知道的国民军与国民党合作史》,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本,第13页、第30-31页。
51 《王用宾1933年在〈总理年谱长编初稿各方签注汇编〉中的说明》,转引自董邦安:《1924年孙中山为什么北上》,《民国春秋》1989年第1期,第32页、第32-33页。
53 冯玉祥:《我的生活》下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78页。
54 鹿钟麟:《孙中山先生北上与冯玉祥》,《文史资料选辑》第89辑,第153页。
57、59 《在黄浦军官学校的告别演说》,《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266页,第265页。
61 毛思诚:《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合订本,香港龙门书店1965年影印版,第301页。
62 《复蒋中正电》,《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1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