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戊戌纪略》的真实性及其相关问题
辛亥革命网 2011-05-16 00:00 来源:《近代史研究》 作者:杨天石 查看:
戊戌政变前夜,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讲述维新运动史的专著都不能不阐述它。关于夜访情况,袁世凯的《戊戌纪略》和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都有较详细的记载。这两份资料,袁世凯的《纪略》写于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四日(1898年9月29日),距谭嗣同夜访不过11天,为当事人亲笔所记,属于直接资料;梁启超的著作,其内容当据谭嗣同转述,且系流亡日本后追记,属于间接资料。从一般意义上讲,袁世凯的《纪略》应更为可靠;但是,由于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奸大憝”,被认为“一生善于作伪”,所以,尽管他信誓旦旦地保证《纪略》的真实性,仍然不能为人们所取信。有关夜访等记载,史家们宁可取梁而弃袁,其结果是上了梁的大当。
本文将对袁世凯《戊戌纪略》的真实性作出评估,并由此探讨戊戌政变中一些扑朔迷离的问题。
一、《纪略》主要情节可靠,《政变记》则有意隐瞒
袁世凯《戊戌纪略》的主要情节是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劝他带兵包围颐和园,除掉西太后。
对此,《纪略》记谭嗣同拿出一份事先写好的拟上光绪皇帝的奏章,内称:
荣某谋废立弑君,大逆不道,若不速除,上位不能保,即性命亦不能保。袁世凯初五请训,请面付朱谕一道,令其带本部兵赴津,见荣某,出朱谕宣读,立即正法。即以袁某代为直督,传谕僚属,张挂告示,布告荣某大逆罪状,即封禁电局、铁路,迅速载袁某部兵入京,派一半围颐和园,一半守宫,大事可定。如不听臣策,即死在上前。
当袁世凯询问谭嗣同,“围颐和园欲何为”时,谭嗣同直言相告:“不除此老朽,国不能保。此事在我,公不必问。”谭嗣同所称颐和园中的“老朽”,当然指的是慈禧太后。
这是维新派精心设计的一份完整的政变计划,分两步。第一步,诛荣禄。其理由是荣禄向慈禧太后献策,借九月天津阅兵,光绪皇帝巡幸天津之机,废弑皇帝。关于此,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记谭对袁世凯称:
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将挟兵力以行大事,虽然,董、聂不足道也。天下健者惟有足下,若变起,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
《康南海自编年谱》云:乃嘱谭复生入袁世凯所寓,说袁勤王,率死士数百扶上登午门而杀荣禄,除旧党。
又记袁表态云:
杀荣禄乃一狗耳!然吾营官皆旧人,枪弹火药皆在荣禄处,且小站去京二百余里,隔于铁路,虑不达事泄。若天津阅兵时,上驰入吾营,则可以上命诛贼臣也。
在以上记载里,梁启超、康有为为一方,袁世凯为另一方,双方记载相较,在第一步杀荣禄上完全一致,可见双方记载均属实。
维新派政变的第二步是杀慈禧太后。其进行步骤是:袁世凯带兵入京,包围颐和园,由维新派自己的人动手杀掉慈禧。关于此,毕永年《诡谋直纪》记钱惟骥奉梁启超之命,试探毕永年态度时曾说:
顷梁君谓我云:先生之意,其奏知皇上时,只言废之,且俟往围颐和园时,执而杀之可也,未知毕君肯任此事否?
可见,袁世凯关于维新派政变的第二步所述,也属实。毕永年是谭嗣同的生死之交,维新派计划由毕永年动手,执行慈禧太后的死刑,所以,谭才对袁说:“此事在我,公不必问。”稍后,又再次对袁强调:“去此老朽,无须用公。但要公以二事,诛荣某,围颐和园耳!”
由上述可见,袁世凯关于谭嗣同夜访的主要情节的记载不仅是可靠的,而且是准确、适度的,没有夸张之词。反观梁启超的有关记载,则只有诛荣禄的第一步,对第二步,则坚决否认,称之为诬蔑之词。不仅如此,而且在形势变化,康有为有承认之意的时候,梁启超还认为“必当隐讳”,和康有为串通,永远保守秘密。
袁和梁的记述,在大关节上,到底谁可信呢?
二、《纪略》大多数的次要情节也可靠
袁世凯《戊戌纪略》不仅主要情节可靠,其次要情节,许多地方也可以一一考实。现择其要者分述如下:
(一)英舰游弋问题。《戊戌纪略》称:初三日将暮,“得营中电信,谓有英兵船多只游弋大沽海口,接荣相传令,饬各营整备听调,即回寓作复电。适有荣相专弁遗书,已调聂士成带兵十营来津驻扎陈家沟,盼即日回防。”查台湾中研院所藏总理衙门收电档,八月初二日,聂士成致电荣禄云:“昨下午六点钟由营口来兵船七艘,三只泊金山嘴,四只泊秦皇岛,风闻系英国兵舰。”同日,又电云:“现外国兵轮已泊塘沽口内。”八月初三,荣禄即据此电告总理衙门。可见,《纪略》所称“英兵船多只游弋大沽海口”一事,确有来历。又据八月六日天津《国闻报》载,聂士成军确于初四、初五由芦台拔队来津。可见,《纪略》所称荣禄调聂士成军来津驻扎,亦系事实。
(二)反间计问题。《戊戌纪略》载,谭嗣同为了打动袁世凯,曾特别提出,荣禄阻碍袁世凯晋升。谭的原话是:“此人(指荣禄——笔者)极其狡诈,外面与公甚好,心内甚多猜忌。公辛苦多年,中外钦佩,去年仅升一阶,实荣某抑之也。康先生曾先在上前保公,上曰:‘闻诸慈圣,荣某常谓公跋扈不可用’等语。此言甚确,知之者亦甚多。”关于此事,《康南海自编年谱》记,当年六月,康为了离间袁世凯和荣禄的关系,曾派徐致靖的侄子徐仁禄对袁说:“我(指康)与卓如、芝栋、复生屡荐于上,上言荣禄谓袁世凯跋扈不可大用。”两者完全相合,特别是“跋扈不可用”云云,竟完全一致。
关于反间计,《诡谋直纪》也记载,康有为曾对毕永年说“吾已令人往袁处行反间之计,袁深信之,已深恨太后与荣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