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潮——吕逢樵光复处州府(连载30)(6)
辛亥革命网 2011-06-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朱文风 查看:
几天后,逢樵在绍兴终于碰到了谢飞麟,他的眼窝深陷,一双眼睛红辣辣的。他一握住逢樵的手,忍不住泪水泉涌地说:“老逢,咱们的反袁斗争,看来又失败了。别说我组织的两支小部队,就是李烈钧湖口的部队,黄兴在南京的起义,都没有成功。”逢樵问及王金发,谢飞麟又说:“我们和褚辅成、王金发等人一起商议的发动浙江各府独立,把省府暂撤到宁波的计划,也让人密报给袁世凯。袁世凯已经派人监视王金发的逸园。如今,进出逸园都不便了!”逢樵还想去找王金发,飞麟劝他别去了,还说:“听说袁世凯又发出通缉令,通缉王金发和咱们!”逢樵听了一惊:“真有这事?”谢飞麟劝他:“不管真假,咱们小心为上策!”
逢樵心情悒郁地回到壶镇,已经是七月底。他有点儿身心交瘁了,一回家就躺在床上。隔壁的梦祥来看他。梦祥刚从县里回来,他告诉逢樵:“县里又张贴了袁世凯通缉金发和你的布告,不过,风声倒不怎么紧张。要不,还是到我那三层楼上隐蔽些日子!”逢樵说:“我在绍兴已经听说这事儿,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在缙云、壶镇,袁世凯是鞭长莫及,也奈何不得我们!”
逢樵报国无门,心情更加烦闷,每当夜深人静,不免喟然长汉。妻子四凤见他坐立不定,又担心他遭到不测,就劝他:“唐良,你还是到下边转转看,既可以解闷散心,也正好避避风头!”
天气热糟糟的,闷得人心里发慌,加上几只蚊虫,嘤嘤嗡嗡地在耳际飞舞,更搅得他心烦意乱。逢樵想到自己原是一个商家,在生意场上,还能得心应手。自从结识了陶成章、秋瑾、徐锡麟之后,他才激荡起一身热血与正气,想为国为民干出点儿业绩,谁料这十多年来,心力不少付,却总走不出一条光明坦荡的路来。是时势所限,还是我逢樵能力不及?也许这是天意吧……逢樵辗转反侧,总是找不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第二天,逢樵刚起床,云驹来看他,担心地说:“听说外边又通缉你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儿?”逢樵告诉他反袁斗争失利,道路十分艰难。云驹劝他:“那条路艰难,干脆别走了!还是再到溪圩去当你的蚕桑师傅吧。那边的人时常想着你呢!都问我,他现在到哪儿当官了!唉,我说这当官又有啥稀罕呢!”逢樵问起蚕桑收成好坏,蚕茧买卖是否顺利,云驹不觉叹气,说:“今年蚕茧收成倒是不错,只是价格让人压住了,听说外边的价格很低,如果有办法,干脆缫丝!”逢樵一听,心里顿时开了窍。他记得,上次去绍兴,看见过缫丝机。他曾问起价格,每台也不十分昂贵,何不去买几台来?他跟云驹说起这个打算,云驹拍手赞成说:“老逢啊,时局艰难,咱们干脆搞点儿实业吧!我听人说,振兴实业,也叫实业救国,有这种说法吗?”逢樵没想到云驹的思路快捷,他想,对,暂时先搞点儿实业吧,有了经济,时机一到,买枪也不成问题!
逢樵又来到溪圩村,刚好周华昌也回来了。逢樵和华昌、云驹一商议,准备成立一个蚕丝利用公司。公司由逢樵和华昌筹措股份,具体让云驹、小梅和来昌等人经营。几天后,五台缫丝机买回来了。云驹因为和逢樵一起去,学习过,所以机器运回来,忙碌了几天,很快就安装好了。机器安在咏絮的房屋内,在逢樵和云驹的指导下,小梅、咏絮和另个几个姑娘,很快学会了缫丝。白白的蚕茧,变成了丝丝缕缕银光闪闪的丝,这在壶镇垟上是破天荒的奇事。这事,逢樵当然不敢对人大声张扬,但总不能不对妻子和女儿说。四凤对逢樵说:“让杏玉去学习吧,等她学会了,我们在自己家中办几台机器来缫丝。”
到底是年轻姑娘,心灵手巧,没几天,杏玉在小梅手把手的指教下,也能熟练缫丝了。有了缫丝机,蚕茧的身价比原来提高了,人们都感谢逢樵,又为百姓办了一件实事。当蚕农们兴冲冲地议论种桑养蚕的好处,逢樵却思考着另外一个问题:要进一步发展蚕桑事业,必须要有蚕桑专业人才。绍兴、诸暨那边,有蚕桑学校,何不保荐一些人去学习呢?想到蚕桑学校,逢樵不觉又想起了朱文园。文园是赵舒的挚友,早年一起参加光复会,后来又加入同盟会,曾留学日本,在东京高等蚕桑学校毕业,听说现在回国办实业,不知他如今身在何处,问赵舒一定知道。
逢樵在溪圩咏絮家吃了夜饭,踏着夜色想独个儿回家。云驹说要送一送,逢樵说不用了。来昌说:“我也要回壶镇一趟,咱们一起走吧!”逢樵和来昌从溪圩沿大路往南顿走去。来昌是位颇有心计的人,平时身上都带有家伙。因为近来老逢遭通缉,他动身前悄悄儿把手枪别在腰上。逢樵一见,还笑他:“来昌,他们要抓我,也只能大白天。这黑灯瞎火的,他们敢乱蹿?”来昌笑了笑,拍了拍腰上的东西说:“我怕撞上个半夜魂,这些家伙是要钱不要命的!还是小心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