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潮——吕逢樵光复处州府(连载30)

辛亥革命网 2011-06-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朱文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逢樵和麟书,本想碰一下王金发后再去拜见陈其美,可是金发还在绍兴,加上成章被刺杀一事,心中有些捉摸不定,两人决定先回绍兴,与金发
 

  求签诗议风云秘聚逸园  召旧部难发兵报国无门

  吕逢樵和他的战士们回到壶镇,赤岩山的杜鹃花已经火辣辣的红。望着这漫山遍垅的红杜鹃,不知怎的,逢樵忽然想起了徐伯荪、秋瑾。他们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他们的碧血早已化为开不败的红杜鹃,可是我逢樵呢?轰轰烈烈光复了缙云,光复了处州,如今却吃回头草了。我究竟是胜利了呢?还是失败了?我是英雄呢还是狗熊?经过缙云山城时,知县汪志芳曾挽留他,要他驻在县里。逢樵婉言推辞了,他想起阙麟书的话:“革命谋成,口不言功。”我逢樵,怀着一腔碧血,投身龙华会,参加光复会,后来又跟着秋瑾、褚辅成等参加了同盟会,难道就是为了求个一官半职吗?不是。他清楚,在处州军政分府,上边来的仅是一纸公文,他如果硬要驻扎在那儿,谁也不敢动他一根毫毛。但是他抽身出来了。他曾与阙麟书取得了一致的看法,即撤离军政分府,不是失败,而是形势的变迁,战略的转移。龟缩一隅,不能总揽全局,算不得英雄。回来的一路上,面临的一个最紧迫问题是如何安置这一支军队。人员暂时遣散,这没有问题,伤脑筋的是这批枪支武器。他和赵舒商量,又征求了嘉益、剑中、徐琛、云驹等人的意见。大家也觉得,各人的枪支各人保管,难免丢失或出事。都集中起来保管,又没有一个比较稳妥的地方。经过商议,最后决定:各个骨干的枪,先由各位骨干保管,一有事,呼之即来,随时可以带上使用。一般战士的枪,交回集中保管,战士们可以先回家休养生息。

  队伍过了赤岩山脚莲华庵的千手观音殿,就在殿边的案坛草坪上集中。逢樵给大家讲了话,说明了情况,要大家回家先好好休息,一旦需要,再行通知。接着给大家发了安家费。该收的枪,全收了回来。逢樵叫云驹、火龙他们捆扎收藏好。自己就和赵舒、徐琛两人慢慢儿爬上赤岩山。

  山坡上麦浪阵阵,鸟声啁啾。三人不觉又来到三将军殿前。逢樵伫立着,留恋地遥眺莽莽苍苍的故乡壶镇垟。阔别才数月,没想到一下子会回到故地。赵舒指了指三将军殿说:“咱们进去求一签吧!”徐琛说:“你相信神灵?”赵舒说:“不信又怎么?不信就能自己主宰命运?”

  逢樵见殿内的三将军仍威风凛凛地坐镇着,只是被香火薰得蒙了一层烟尘,就先迈了进去。他说:“我们各抽一签,卜卜运气看!”说着他拜了三拜,伸手抽出一签。一看,是第十一签。赵舒继逢樵后,也抽了一签。三人一看,是第五十四签。徐琛最后抽,他双目微闭,口中念念有词,赵舒见了,笑说:“原来徐先生拜佛求签,很有一套!”徐琛抽出的是第七十一签。三人到旁边的签诗房各撕了签诗。

  逢樵是第一个求,先看逢樵的。第十一签的内容是:

  今年好事一番新,富贵荣华萃汝身。

  谁道机关难料处,到头独立转伤神。

  逢樵看着签诗,两眼只停留在“谁道机关难料处”上,微微点着头,口里重复着“机关难料”、“机关难料”。赵舒和徐琛相互望了一下,都说:“这签诗,还蛮灵验呢!”

  接着看的是第五十四签,上边的内容是:

  万人丛里呈英豪,便欲飞腾霄汉高;

  争奈承楼风未便,清灯黄卷且勤劳。

  逢樵看了,说:“元熙,还是你这张准!你瞧‘万人丛里逞英豪’,去年光复杭州,你身为敢死队员,高擎炸弹,身先士卒,这还不正是‘万人丛里逞英豪’吗?”赵舒说:“可是你看看下边,‘承楼风未便’,我还得‘清灯黄卷’,苦苦熬夜呢!”徐琛说:“这是影射你这才子,离不了书卷!”逢樵说:“好好,咱们看徐先生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