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潮——吕逢樵光复处州府(连载11)

辛亥革命网 2011-05-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朱文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秋瑾从日本愤而回国,是因为她看到,要想真正推翻清朝,必须从具体的实际工作做起。为了运动军界,运动学界,她已经在各地跑了不少日子
 

  秋女侠莅古镇凌晨推磨  勇杏玉窥学堂一朝跃马

  逢樵听说来了几个骑马的人,心想:难道是秋瑾来了?在绍兴等不到她,她怎么会来壶镇呢?因为心存疑窦,他叫丁熔继续跟着女子十人放足会,自己带了嘉益往下街走去。

  逢樵刚走到太平池旁边,见一匹枣红色高头大马冲着他直闯过来。嘉益见头一匹马上骑的是位英俊男子,一身打扮潇洒而得体,那自若的神态,好像不把他这位当地的风云人物放在眼里,心中不免三分恼火。再说他很少出远门,没见多少世面,初见这威风凛凛的骏马,心中有点儿痒痒,很想上前一把扯过马缰绳来。他刚跨步上前,那枣红大马前蹄一腾,“咴咴”地嘶叫起来。马上的人,已经看清是熊祥来迎接,正笑吟吟地瞧着他,看他能不能认出她这一身别致的打扮,不防熊祥身边的青年会突然过来拦马。马一腾起前蹄嘶叫,她立刻攥紧马龙头,方才没有闪失。逢樵没料嘉益会如此鲁莽。正当他认出这马上的男子正是他预料的秋瑾,那马已经双蹄腾起。逢樵一急,一把扯住了嘉益,生气地说:“你又乱来了!你知道这来的人是谁?”嘉益还有点儿怔怔的,问:“这男子是谁?”逢樵跟后边骑马追上来的另一个人相视而哈哈大笑起来。这第二匹是大白马,马上的人一身黑衣打扮。他一见嘉益这样子,边笑边说:“慎唐,你倒有本事,竟想挡驾!”嘉益这时才看清这骑白马的正是大师兄周华昌。他满脸愧色,双手抱拳说:“拜见大师兄!”华昌说:“还是先拜见刚才被你挡在一边的秋瑾女侠吧!”嘉益一听师兄讲,面前的英俊男子,竟是久已闻名的秋瑾女侠,几乎不敢相信。他多次在逢樵面前叨念,什么时候带他去绍兴府,拜谒一下这位不凡的人物,没想到今日相见,自己竟先冒犯了。想到这儿,这条大汉的脸一时羞红了,他双手抱拳,弯腰低头说:“秋女侠,小人不知,刚才冒犯了!”

  这时候,秋瑾早已经从枣红马上跳下来,吃吃地笑着说:“免礼!免礼!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倒考验了我的马术。”她大方地上前握住嘉益的手,说:“嘉益兄弟,你是逢樵兄手上的周仓,我早听说你的大名了。”嘉益口上说:“不敢当。”心中却像吃了蜜,感到甜甜的。嘉益上前,要代秋瑾牵马,秋瑾回身交给一个青年说:“文庆,还是你牵吧!”

  秋瑾从日本愤而回国,是因为她看到,要想真正推翻清朝,必须从具体的实际工作做起。为了运动军界,运动学界,她已经在各地跑了不少日子。连日的奔波使她体会到,最关键的还是运动会党。所以这次她在杭州蹲了好些日子。回绍兴以后,又和赵卓等人商量了大通学堂的工作,觉得最要紧的还是联系浙省各地的会党,如果能联合在一起,统一部署,统一指挥,那这力量是无可估量的。几天来,她带了学生王文庆,过嵊县,联系了竺绍康。走金华,访问张恭。没遇上张恭,又到武义,会见了沈荣卿、周华昌。正好华昌要回缙云老家壶镇溪圩,就三人骑了马,急急往壶镇来。

  秋瑾等人来到上街合盛南货店,正好和珍她们的女子十人放足会宣传回来。和珍没见过秋瑾,见她一身男装,顿觉自己才宣传放足,实在是太落后了。秋瑾拍着她的肩膀夸奖她:“珍妹,你不愧是大通学生,带了一班人马,先干了起来!”和珍红着脸,觉得更不好意思,只好说:“穷乡僻壤,人们思想不开化。秋先生,你来壶镇,真是太好了!”她见一班姑娘们,瞪着一双双惊奇的眼睛,笑着看秋瑾,就过去对她们说:“你们傻看什么,这就是我常给你们讲的鉴湖女侠秋瑾先生。”“他?秋先生?”调皮的姑娘们,哈哈地笑起来。

  嘉益伴着王文庆,到大坟园前边的草坪上溜马去,育英女校的姑娘们,宣传了一天,也确实劳累,都散去回家了。

  晚饭后,逢樵见闲人都走了,就和秋瑾、丁熔、周华昌、和珍等人来到楼上的小房间里。房间是狭小了点儿,反正都是自己人,大家也不拘礼,各自随便坐下。不等逢樵开口,秋瑾先滔滔地说开了。她从满清政府唆使日本迫害留日学生,留日学生觉醒,陈天华跳海自杀,讲到陶焕卿、徐锡麟赴日本学军事,分析了当前形势的发展,革命浪潮的掀起。她说:“我回家已经一个多月,奔跑了各地,军界、学界、商界,革命同人不少,但要拧成一股绳,却不是那么容易。”她说,最让她振奋的是各地的会党,有人马,有实力,只要联络好,串成一气,是能形成气候的。

  丁熔说:“当前在各会党中间,就缺乏有号召力的人物,今天你回国来,这事就好办了。”秋瑾说:“这不是靠某个人物,得靠大伙儿齐心协力!”逢樵说:“从各地会党来看,人马是有,组织也还行,要真正行动起来,许多骨干,带兵打仗却还不行。我让赵卓、赵舒留在大通,也正是这个意思。”秋瑾说:“成章和伯荪去日本前,曾交代我回来办好大通学堂。大通当然要办好,不光要办好,还要扩大,好招收各地会党骨干……”一向静默的和珍,这时插嘴说:“如果每个县都办一个‘大通’,那就方便了,就地招生,学习的人也多!”秋瑾一听,高兴得双手一拍:“还是和珍高见,除了大通,各地能不能创办大通式的学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