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言萃之四:经济与民生(5)
辛亥革命网 2017-04-13 08:58 来源:中山统战 作者:孙中山 查看:
中国人向富于排外性质,与今之世界甚不相宜。……以前事事不能进步,均由排外自大之故。今欲急求发达,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利用外资,利用外人,皆急求发达我国之故,不得不然者。
《在济南各团体欢迎会的演说》1912年9月27日,
《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48l页。
要想实业发达,非用门户开放主义不可。
《在安徽都督欢迎会的演说》1912年1023日
《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532页。
就平等、自由的界限说,或者是本国与外国相竞争,或者是本党与他党相竞争,都应该有平等、自由。
《在黄埔军官学校的告别演说》,1924年11月3日
《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268一269页。
开放门户,无论强弱,能行此政策,必能收效。
《在南京国民党用各界欢迎会的演说》1912年10月22日
《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530页。
鄙意以为三次(项)皆须利用外人:一、我无资本,利用外资。二、我无人才,利用外国人才。三、我无良好办法,利用外人方法。
《在北京招待报界同人时的演说和谈话》1912年9月14日
《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460页。
我们要讲大亚洲主义,恢复亚洲民族的地位,只用仁义道德做基础,联合各部的民族,亚洲全部民族便很有势力。
反乎正义人道行为,永久是要失败的。
《对神户商业会议所等团体的演说》,1924年11月28日
《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408页。
共和国成立之后,当将中国内地开放,对于外人不加限制,任其到中国兴办实业;但于海关税则须有自行管理之权柄,盖此乃所以保其本国实业之发达。当视中国之利益为本位。总之,新政府之政策在令中国大富。
《在欧洲的演说》1911年11月中下旬
《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560页。
鄙人主张用外人办理工商事业,乃订立一定之期限,届期由我收赎,并非利权永远落在他人之手。
《在北京迎宾馆答礼会的学说》1912年9月5日
《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449页。
中国的觉醒以及开明的政府之建立,不但对中国人,而且对全世界都有好处。 附:
《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另一译文)》,1904年8月31日
《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53页。
余以为舍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外,殆无他策。
《建国方略·实物计划》(1917——1919年)
《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247页。
盖欲利用战时宏大规模之机器,及完全组织之人工,以助长中国实业之发达,而成我国民一突飞之进步。
《建国方略·实物计划》(1917——1919年)
《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248页。
天下事非以竞争为不将。①当比二十世纪,为优胜劣败,生存竞争之世界。
①“为不将”,
《总理演说集》等版本作“不能进步”。
《在神户国民党交通部欢迎会的演说》,1913年3月13日
《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45页
国际上之真结合,必在乎共通之利害。
《中国存亡的问题》,1917年5月
《孙中山全集》第4卷,第55页。
应该用我们固有的文化作基础。……我们有了这种好基础,另外还要学欧洲的科学,振兴工业,改良武器。
《对神户商业会议所等团体的演说》1924年11月28日
《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407页
恢复我国一切国粹之后,还要去学欧美之所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驾齐驱。如果不学外国的长处,我们仍要退后。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六讲》(1924年3月2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5l页
7、社会分工
社会者,即分工之最大场所也。合农、工、商等之各种组织,而始成一大社会。故社会之事业,愈分愈多,则愈形活动。
《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1921年12月10日)
《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l8页
所以能分工负责者,即在别是非;是非之别,即在合乎道不合乎道,惟诸君自择之。
《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1921年12月10日)
《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l8—19页
社会上之事业,非一人所能独任,如农业、如工业、如商业等,在乎吾人自审所长,各执其业,此之谓分工。
《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1921年12月10日)
《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l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