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贡桑诺尔布(3)
辛亥革命网 2011-03-06 00:00 来源:清史研究 作者:白拉都格其 查看:
12月26日,即蒙古王公联合会成立的第三天,由资政院议员那彦图、贡桑诺尔布、多尔济帕拉穆、博迪苏4人牵头,内外蒙古24名显赫王公世爵署名,以“蒙古全体代表”的名义致函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申明了政见。信中吹捧袁世凯在“分崩云扰”之际“只手擎天”,表示蒙古藩部仍然忠于清廷,要求袁世凯不要向南方革命党让步,并以“倘从共和之请,代表等恐蹈库伦之续”相要挟。信中还表示拥护君主立宪政体,并指责清朝内外官员苛待蒙藩,要求祛除旧时积弊,继续优待蒙藩,以达“从此不分轸域,破除阶级,尊重人格,则代表等即据此意通告内外各蒙藩,俾识德意,咸生爱戴。”
南北议和毫无结果,南方革命势力却在继续扩大。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北京的朝廷更感已朝不保夕,蒙古王公遂开始与南方革命派直接“对话”。大约1月10日(即距武昌首义“三阅月’')前后,驻京蒙古王公以内外蒙古所有汗、王联署的名义致电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稍后,以前电简短未能达意,又致伍廷芳千余言公函。信中指责南方派在议和声中选立总统,停战期内进攻汉阳,以致“兵连祸结”、“趋全国于黑暗之天日”。信中强调,满蒙回藏“只知有君主,不知何所谓共和,更深惧诸君子少数专制之共和。治国必因其俗,不能强异以为同”,并声言“如诸君子固持己见,鹜虚名速实祸,以促全国之亡,则我蒙古最后之主张未便为诸君子宣布。”
以贡桑诺尔布在蒙古王公群体中的政治头脑、开明识见和民族自强意识,显然可推断他在蒙古王公联合会的成立及联名向北南双方表达政见中的重要主导作用。
随着全国大势日趋明朗,袁世凯在换取了南方方面出让大总统职位等条件之后,就开始胁迫清廷“速定方策”,逼清帝退位。1月17日至23日,隆裕太后召集皇族近支、蒙古王公和袁世凯内阁的代表连续举行了御前会议。据恭亲王溥伟的《让国御前会议日记》记载,当时出席御前会议的蒙古王公有那彦图、贡桑诺尔布、帕勒塔、棍楚克苏隆和博迪苏。
据几种出自不同角度、途径各异的史料记载,在1月17日的御前会议上,早已被袁世凯拉拢收买的庆亲王奕勖“首前提倡皇上退位,赞成共和”;“太后伏案啜泣,满座无声;忽有一列席的蒙古王公慨然起而反对,和奕勖争论”,结果“嗣因蒙古王公反对甚力,未得解决”、“因有在京蒙古王公中数人多不喟然,未能定议。”18日会上,“奕勖仍执前议,并将密定的优待条件提出,蒙古王公反对更烈…..仍无结果而散。”19日,当袁内阁代表提出在天津另组临时统一政府时,遭到“满、蒙的王公亲贵一致反对。”
1月21日,奉天赵尔巽致电辽源:今吉林双辽)阿穆尔灵圭,通报“实御前会议那、喀两王反对共和,未解决,然甚危,请合力争之。”次日,赵尔巽又电告热河都统锡良,“京开御议,亲贵皆赞共和,那、喀二王反对,致未解决。”24日,复有人致函赵尔巽称,“奸贼袁世凯竟吓退两宫及各亲贵允认共和,仅以蒙古王公与各路军将反对,尚未宣布逊位诏旨。”
据御前会议出席者的名单,“那喀二王”显然指那彦图亲王和喀喇沁王贡桑诺尔布。据当时报纸报道,极力反对清帝退位的蒙古王公还有土尔扈特郡王帕勒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