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贡桑诺尔布(2)
辛亥革命网 2011-03-06 00:00 来源:清史研究 作者:白拉都格其 查看:
1907年,贡桑诺尔布咨呈清朝学部,要求将毓正女学堂正式立案。经学部奏准清廷,受到嘉奖,并再获“御书匾额”。此事,《东方杂志》又有具体报道。此外,贡王兴办武备学堂、师范班、综合工厂(时称工艺局)和选派子弟分赴奉天、上海、日本求学,也均可见于《东方杂志》报道。选送女学子千里迢迢赴上海求学深造,恐怕也是当时中国的破天荒之事。
此外,第四年第七期(1907年9月)的《东方杂志》,还在书前图片栏中以整版篇幅刊登了贡桑诺尔布的正面半身照片。如所周知,《东方杂志>是由商务印书t宦创办发行于国际通衢上海的大型综合刊物。身处僻远塞外的蒙古王公能够得到内地文人绅商的如此青睐,可见贡桑诺尔布在当时全国政界、舆论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1908年初,适值年班进京的贡桑诺尔布,向清廷呈奏了旨在全面振兴蒙古的“敬陈管见八条,日设立银行,日速修铁路,日开采矿山,日整顿农工商,日豫备外交,日普及教育,日赶练新军,日创办巡警”,及“整顿乌珠穆沁旗牧政”、“变通蒙旗办事章程”等附片。清政府对贡王的折奏极为重视,经会议政务处和东三省总督等近两年的核议,才给予相当详细具体的批复。
1909年春,贡王奏准清廷,入陆军贵胄学堂“随班听讲”,开始常年驻京“当差”。同年,清室亲贵组建受其直接控制指挥的禁卫军,贡王奉命从本旗选送丁壮300名,编为禁卫军马队第三营。1910年清朝设立资政院,蒙古每盟一名议员,贡王成为代表卓索图盟的钦选议员。同年,还随同科尔沁亲王阿穆尔灵圭等驻京蒙古王公,在北京创办了蒙古实业公司。在京期间,贡王还广泛结交严复、梁启超等进步文人、志士。“他每年一定要由旗内运来大量奶制品分赠给这些人。他常年写字作画的湖笔,都是严复送给他的。”
清朝覆亡前夕,贡桑诺尔布不仅是闻名全国的蒙古变革图强派首要人物,而且以驻京蒙古王公跻身为北京满蒙亲贵集团的成员。清朝覆亡之际的种种政治活动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很短的时间里内地各省接连兵变起义,纷纷通电响应。极为惊恐的清廷,在迫于形势匆忙宣布开放党禁、解散皇族内阁、颁布宪法信条的同时,不得已重新起用袁世凯调兵镇压革命。与满族皇族集团关系密切的驻京蒙古王公,也开始为挽救清朝、维护自身利益而呼吁奔走。面对清朝大厦将倾,国内外局势风云变幻,有的王公还企图另寻出路。在驻京蒙古王公的种种政治活动中,贡桑诺尔布一直是相当活跃的骨干。
当时的驻京蒙古王公中,身份、地位最高的一个是清初驸马(额驸)功臣策棱之后,时任清廷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和位列八旗之首的镶黄旗满洲都统的外蒙古三音诺颜部亲王那彦图;另一个是僧格林沁曾孙,时任清廷稽察宫廷守卫事宜大臣兼八旗都统的内蒙古科尔沁亲王阿穆尔灵圭。地位和影响稍次于这两位内外蒙古“首席代表”的,有贡桑诺尔布和同样以主张变革图强振兴蒙古著称的新疆土尔扈特郡王帕勒塔、内蒙古科尔沁宾图郡王棍楚克苏隆,以及外蒙古车臣汗部郡王多尔济帕拉穆,清廷御前大臣、科尔沁辅国公博迪苏(僧格林沁孙,阿穆尔灵圭叔父)等。
1911年11月下旬,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深恐东北革命党人起义反清,政局动乱波及蒙旗而“官力不及”,奏请清廷委派阿穆尔灵圭至东北安抚蒙旗“以固边垂”。12月10日,阿王奉命以“办理各盟蒙旗事宜”职衔前往奉天。
12月1日,外蒙古僧俗上层在沙俄的支持和援助下宣布“独立”。12月18日,清政府与南方革命势力开始谈判议和。在此内外局势进一步变幻莫测之际,贡桑诺尔布偕那彦图、博迪苏等人,召集几十位在京蒙古王公,于12月24日宣布成立了蒙古王公联合会(当时又称蒙古同乡联合会、旅京蒙古联合会)。据联合会<章程》,“本会以开通蒙古风气,改良政治,保存权利,联合全体,互相辑睦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