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辛亥历史人物解读(1)(4)

辛亥革命网 2011-04-2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马萌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00年多年前,在陕西蒲城县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学生运动——蒲城学案,史称“蒲案,可今天它却鲜为人知。同盟会在蒲城的迅猛发展和县教

  井勿幕推动辛亥革命的作用,并不局限在西北,他筹划过秦、晋、川、陇、豫五省大联盟,在南方亲自参与了庆安、镇南关、河口等地的起义,他也是参与孙中山所主持的同盟会总部工作的一位重要帮手。他所写的《二十世纪之新思潮》这一篇文章,不仅提出了要以人民大众的民主革命来推翻封建专制王朝的思想,还预见到未来要实现社会公平、追求人民平等,他说,“非采用社会主义,决不能达此目的”,这篇文章的原文在《夏声》杂志第三号、第七号都有刊登。(作者解读:井勿幕写这篇文章是在苏联十月革命发生以前9年,在中国西北这块经济社会十分落后、各种信息极其闭塞的地方,能有这样一位富有远见的年轻政治理论家,而且他还发出了如此宏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1903年,16岁的井勿幕东渡日本留学(作者解读: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既是中国民族主义运动所要抵制和反抗的对象,又是中国现代化运动所要学习和仿效的榜样。从鸦片战争以后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欧美〉,到甲午战争以后的“取径东洋”〈学习日本〉,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以俄为师”,中国人的学习对象不断变化),1905年8月,孙中山先生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团体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勿幕即为会员。1905年冬他奉孙中山先生之命回国,奔走于陕西关中,组建了同盟会陕西分会及同盟会陕西东路支会,播下了革命火种。再往后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山西、河南、四川、甘肃、等省,以发展华北、西北革命力量。1908年,轰动中外的“蒲案”发生,井勿幕曾赴日本,在他创办的《夏声》上,组织发表文章,声援爱生运动,揭露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在陕西,“蒲案”实际成为清亡的前奏曲。辛亥革命前夕,井勿幕又回到陕西,他捐出家私,购买军火;先后设立健本学堂和书局等,宣传革命;联络各地刀客,哥老会,为反清组织广泛的统一战线;又先后在耀县、马栏镇、黄龙山创设畜牧场、办小铁矿,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产业,并饲养战马制作炸弹,作为武装反清的准备。武昌起义后,陕西革命党人于宣统末年九月初一(1911年10月22日)发动新军起义,击溃清西安将军文瑞的驻防军,占领西安。同时,自咸阳至凤翔、陇州东西几百里会党和农民武装大举暴动,与清兵反复作战。井勿幕率武装增援山西,攻克运城,又回师陕西率部西援,击溃清军于兴平薛禄镇,又率所部胡笠僧团击败清军于礼泉张户原,解咸阳之危,为辛亥革命在陕西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辛亥革命后,井勿幕被任命为秦陇复汉军北路招讨使,平扫清廷余孽潼关商道瑞清和西逃的原陕西总督升允,功绩卓著。民国五年,袁世凯称帝,派亲信陆建章督陕西,井勿幕又奉命讨袁逐陆,转战川陕,战绩赫赫。袁世凯垮台,皖系军阀陈树藩督陕,井勿幕于右任重建靖国军讨陈,历经艰辛,至民国七年陕西形势大转机。陈树藩惊恐万状,利用郭坚部参谋长马凌甫与井勿幕有个人恩怨,密令潜入郭部的奸细李东材,与马勾结谋杀井勿幕。1918年农历11月21日,奸诈狡猾、为人很不地道的马凌甫以郭名义致函井勿幕,请他到兴平南仁堡开军事会议,井刚至营部即遭刺客李东材杀害,年仅31岁。(作者解读:悲哉!英雄气短,英年早逝!)

  1927年,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总司令于右任),曾将西安南四府街改名“井上将街”,小南门改名“勿幕门”(作者解读:明朝西安城的城门最早只有四个。民国时期又在四面城墙各开一门,其中,小南门叫勿幕门〈井上将门〉,小东门叫中山门,小西门叫玉祥门)。

  井岳秀,他的人生经历比较复杂,在他一生中,有其思想进步的一面,如早年积极投身民主革命,是陕西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后来又反对蒙古独立、保护成吉思汗陵字崧生、接受杨虎城所率领的陕西靖国军余部进入陕北,为革命保留了火种;另一方面,他又顽固不化,与陕北红军为敌,从而导致陕北红军的主要领导人谢子长壮烈牺牲。他与井勿幕是同胞兄弟,井岳秀排行为十,当地人称”井十”,井勿幕排行十一。

  井岳秀,幼年读书,爱好习武,清末武庠生,后毕业于陕西武备学堂。他性情豪爽,和关中各界人士交接甚广。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