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辛亥历史人物解读(1)(2)

辛亥革命网 2011-04-2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马萌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00年多年前,在陕西蒲城县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学生运动——蒲城学案,史称“蒲案,可今天它却鲜为人知。同盟会在蒲城的迅猛发展和县教

  九月二十二日(10月16日),李体仁亲领差役二百余人,手持武器,先到教育分会逮捕常铭卿,后与劣绅原烈到关帝庙逮捕学生,学生虽尽力抵御,终以寡不敌众,四十余名学生全被缚绑。同时派人到教育分会和县城大什字巷井崧生家中搜查同盟会的文件,又派人追捕外出教习和在家的学生。李体仁回署后,立即坐堂,先将年龄较小的何绍仁叫出来毒打拷问,继叫雷忠诚问:“你是自治会会长,学生代表,派人上省告我,一定是革命党。”雷答:“我只知办学堂是力行新政,不知道什么是革命党。”李愈怒,喝令打嘴。打一百无招,又打三百,雷被打得手皮尽脱,仍然无招。接着又把其余学生逐一唤出,严刑拷问,要他们招供搬出学堂的指使人及当地革命党活动情况。学生冯士斌因在关帝庙抵御中打落了李体仁的帽子,被打尤为残酷,曾绝气数次,用水激活,前后被杖一千,几至殒命。这些学生受刑后,虽嘴肿如瘤,臀血淋漓,但都正气铮铮,无一人招供。李打完学生,又把常铭卿提出,说他是革命党,常不承认。先打嘴二百,再打手掌五百,致使手已见骨,连身子都浮肿起来,但常始终没出声。时已半夜,李始退堂,师生被严加管押。学生原斯建受刑过重,被释回家,不久死亡。

  “蒲案”的消息很快传到西安、上海、北京及日本东京等地,各地革命党人和各界进步人士纷纷向陕西当局提出抗议和质问,省内商州、凤翔、同州等地中学,三原宏道学堂以及西安和各县的不少学堂相继罢课,以示声援。省城的师范、高等、陆军等学堂的师生代表在省教育总会集会抗议,并以教育总会名义发出三项决议:

  一、各学堂一致罢课,声援“蒲案”师生;

  二、推举代表向巡抚衙门请愿;

  三、坚决要求惩办李体仁。

  次日即到巡抚衙门请愿。西安各界人士还隆重为“蒲案”死难学生原斯建举行了追悼会,到会三百多人。西安高等学堂的祭文写道:

  “何日杀贼,粉身碎骨,剖心致祭,慰君幽魂。”

  西安师范学堂的祭文写道:

  “宁牺牲夫六尺兮,毋坏我辈自由,……祝群起以沁航兮,誓破釜而沉舟。”

  在上海的陕西籍学生和知识界人士,把“蒲案”的新闻交于右仁在《舆论报》上发表。留日本的陕籍学生通过《夏声》杂志发表“蒲案’’消息,要求申明公理。当时刚从北京师大学堂毕业在京的蒲城籍学生从极(龙门)、李博(约祉)、李协(仪祉)等人,联络陕籍京官刘华、晏安澜等在京进步人士共三十多人,具本参劾李体仁。清朝政府迫于形势,不得不谕令陕西巡抚恩寿“将所呈各节,秉公确认,认真究办,据实具奏,毋稍回护”。翌年一月,经恩寿奏准,将李体仁“即于革职,不准援例捐复”。此后,蒲城的同盟会员转至西安活动。当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之际,华州籍留日本学生薛骏(麟伯)即加入了同盟会,后相继有些留日、在沪的华州籍学生加入。薛骏返回故里后,职掌华州劝学所,借此将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传播到华州教育界。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杨松轩也于清宣统元年(1909)加入了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六月,薛骏等人约请同盟会员郭希仁(临潼人,时任陕西省咨议局副局长)在华州师范讲习会上演讲,痛斥清政府丧权辱国的罪行。辛亥革命爆发后,杨松轩及受同盟会影响的一批教育界人士参加了反清革命斗争,先后有六十多人参加了同盟会,并于民国元年(1912)八月二十四日组建了同盟会华州支分部。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