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锐:辛亥巨变中被革命的国舅(4)

辛亥革命网 2011-07-08 00: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雪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志锐出身勋贵,然仕途多舛,远戍新疆17年。其官场腾达或落魄,皆与其堂妹珍妃、瑾妃之命运相关。辛亥年任伊犁将军,到任仅54天即被革命军

     此时,从义和团和八国联军动乱中恢复过来的大清,改革已经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新政”浪潮席卷全国。1903年,新任伊犁将军马亮,在伊犁开设新式学堂“养正学堂”,志锐兼任“总理”(校长)。次年,“养正学堂”开学,用满、汉、蒙、俄四种语言授课,志锐还选派了满蒙幼童10人、青年学生2名,到俄国的阿拉木图留学,这是中国最早的留俄学生。

     志锐在伊犁担任索伦领队大臣也是6年。这6年却令他在实际政务上得到了历练,并展示了一定的才华。国舅爷失去了靠山,脚步反而更稳了。1906年春,志锐调为宁夏副都统,终于开始了官场的上升通道。在宁夏都统任上,志锐提出了“融合汉满”的主张,认为只有消除满汉畛域,才能避免“积忿难平,争心更炽”,扩大清廷的执政基础。

     镇抚伊犁的首要人选

     北京的局势变化很快。1908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溥仪即位,其父亲、26岁的醇亲王载沣摄政。自此,笼罩在志锐头上的阴霾彻底消除。

     几乎在掌握中枢大权的同时,载沣就下令志锐立即回京,“知公忠诚,欲大用”(《行状》)。此时,距离他被赶出京城,足足15年了。8个月后,志锐被任命为杭州将军,一跃而成封疆大吏。在遍布全国各战略要地的八旗驻防军中,杭州将军是第一肥缺。而这个职务,正是其伯父长善在去世前担任的。中央的这一举动,带着相当强烈的“恢复名誉”的意义。

     到杭州任职,对于喜好舞文弄墨的志锐来说,自然是好事。但是,两年后,1911年3月(辛亥年正月),中央下令他与伊犁将军广福对调,并立即入京陛见。

     这次调动,与当时的国际环境有关。此时,英国与俄国都加紧了对中国边疆的蚕食。英国觊觎西藏,进而窥视整个西南,这迫使中央决心加快修建川汉铁路,为此收回了下放各省商办铁路公司的筑路。但是,中央拒绝承担川路公司违规炒股的巨额损失,川路公司既得利益者们发动了所谓的“保路运动”,以此胁迫,终于引爆辛亥革命。而英国的宿敌俄国,则一直觊觎新疆,东则进窥中国的大西北,南则威胁英属印度。在此关键时刻,曾经在边疆工作15年、其中6年在伊犁的志锐,成为中央镇抚伊犁的首要人选,何况,志锐与载沣的兄长光绪曾经有过如此深的关系。

     在北京,志锐向朝廷提出,新疆的工作首先要全力加强边防,抵御外侮,另一方面,他也“力陈新政多糜费,请省罢,一意练兵救危局。”当时,改革已经朝野上下共识,几乎无人再反对改革,但是,改革却被各种既得利益者作为工具,大多数改革措施都成为乱政的根源。新疆也不例外,为了推行新政,不得不通过“开办亩捐、草捐及杂项各捐”来获得经费,各地官员借改革之名横征暴敛,甚至引发了民众纷纷越界加入俄国国籍。能看到当时各种势力借改革之名扰民乱政,并且勇敢地说出来,这是志锐眼光独到、有别于其他官员之处。

     中央对志锐十分重视,不仅给了“紫禁城内骑马”的荣誉,而且明令他兼“尚书衔”,统一节制伊犁附近地方文武百官,这大大超过驻防将军的传统权限。对于志锐提出的伊犁扩军、增加涉外特权等,中央都一律同意。

     中央虽然重视,但心有余力不足。志锐要求下拨100万两军费,但“度支部”(财政部)却只能拨出20万,而且还不能立刻下发。《行状》里说志锐“至是益知事无可为,每对亲族交游,低然叹曰:‘吾家世受国恩,自吾通籍三十余年,贬谪殊荒,所如辄阻。今日之事,尚复何为,所欠者一死耳。’”这一记载,其实大有夸张。此时的大清国,虽然问题丛生,却并没有显露出病入膏肓的状态,相反,因为新政的推行,而在表面上显得欣欣向荣。即使一年要发生高达数百起的“民变”,但其中除了极少数以黑道为主力的革命党暴动之外,几乎都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群体性事件(参阅拙著《国运1909》),志锐此时是不可能发出“尚复何为,惟欠一死”的感慨的。

     拒绝出任伊犁都督被杀

     然而,当志锐在前往伊犁的赴任途中经过西安时,武昌城头一声枪声,辛亥革命揭开了序幕。志锐一路走,一路与陕甘总督长庚、新疆巡抚袁大化商议对策,为防巨变,决心将西北经营成复兴基地,一旦局势失控,就把宣统皇帝接到西安,以图复辟。

     在迪化(乌鲁木齐)停留期间,志锐从新疆巡抚袁大化的军中,挑选了100名有过作战经验的老兵,作为自己的卫队,并计划将这支颇有战斗力的小分队作为榜样,到伊犁后“分配各队,以作勇气”。此时,他已经知悉了伊犁新军如同各地新军一样,并不可靠,而且潜逃者甚多。

     1911年11月10日,志锐终于抵达伊犁,途中只用了3个月,而朝廷规定的赴任期限是8个月。他当然没有想到,如果自己缓辔慢行,按照规定时间到任,或许就能避免一场杀身大祸。11月15日,志锐与广福办理了交接手续,自此开始了他为期仅54天的“伊犁将军”生涯,也进入了他生命的倒计时。广福也还呆在伊犁,办理未了的善后。

     伊犁的局势已经一团乱麻。新军不稳,志锐到任后,实行铁腕手段,对新军严加防范,利用武备学堂与新军械斗的机会,撤销武备学堂,收缴新军的全部弹药,同时大力裁撤可疑的部队。有革命党之嫌的新军署理协统(团长)杨缵绪,其所辖的陆军混成协,就被整建制裁撤。同时,志锐下令查封了由革命党人冯特民创办的、一味宣扬革命暴动的《伊犁白话报》,并召集旗人,发给武装,守卫惠远城,并调集了千余名蒙古官兵屯驻伊犁河南岸,防范新军可能的暴动。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