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翊武身边的九澧人杰(4)
辛亥革命网 2011-09-02 00:00 来源:《古澧文丛》 作者:鸣泉 查看:
林修梅(1880—1921),名祖坤,号浴凡、六柳居土。澧州安福(今临澧)凉水井村人。8岁入学,1896年后就读于安福道水书院、澧州钦山寺新式学堂。1901年参加州试中第一名博士弟子员。1903年考入湖南陆军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新军炮兵营长、陆军速成学堂区队长。1906年公派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加入同盟会。1908年回国,任四川新军团长,次年率军人藏。
武昌起义,湖南首先响应。林随焦达峰于10月22日光复长沙,任事省都督府参谋部,“政府初创,当时的军事计划及军制,多出其手”。1913年二次革命中,被蒋翊武任命为湖南讨袁军岳州要塞司令,林伯渠为要塞司令部参谋。后移临湘,身当前敌,林氏兄弟英勇奋战,终因谭延闿擅自取消湖南独立而失败,遭汤芗铭悬赏通缉,二林随同孙中山等逃往东京。民国五年回国,参加护国讨袁,出任湖南护国军司令部参谋长、湘军旅长。民国六年9月18日,林修梅与零陵镇守使刘建藩宣布独立,控制湘南24县,并通电全国,揭露北洋军阀段祺瑞毁弃约法、解散国会的罪行。孙中山当日复电称:“诸君子仗义湖南,摧阻逆焰,风声所树,视听顿易。尚冀勉励进行,克竟肤功,荡涤瑕秽,重奠共和,大局实利赖之。”林、刘起义军以五千之众的劣势装备,与三万敌军浴血奋战,先歼李佑文部,再败王汝勤、周诗之敌,歼商震部数千人,击溃朱泽黄部于湘乡永丰镇。林修梅左臀受伤,仍坚持指挥。于11月攻克长沙,次年1月27日攻克岳阳,致北军仓皇败退湖北。后北军趁机用六倍于湘军的兵力进犯湖南,林身先士卒,带伤督战,终于击退北军。6月15日,吴佩孚被迫派代表前往耒阳,与林修梅签字停战。孙中山授予林陆军中将军衔。
民国八年,林出任湘西靖国军总司令,讨桂援粤。十年,任孙中山大总统府代理参军长。10月患牙痛病、误于庸医,病逝于广州,年仅42岁。孙中山异常悲痛,发讣告称:“林公从戎廿载,为国勤劳,辛亥、丙辰,覆满沦袁,屡建奇绩。六年护法之役,首义衡阳,身经百战,尤著殊勋,尽瘁国家,染疾邃终,同深悼痛”。国会非常会议决议追赠林修梅为陆军上将,实行国葬。程潜亲往致祭,并撰《林修梅先生行状》广为宣传。12月18日,广州举行追悼大会,到会者逾万人。1928年10月,林柩运抵长沙,举行国葬典礼,隆葬岳麓山屈子祠后。
林德轩(1877—1928),澧州石门新关人。以澧州官立高等小学堂学生资格,入湖南弁目学堂(即湖南讲武堂),毕业后历任清新军下层军官,为同盟会首批会员。曾与覃振等于长沙五堆子设中外报刊代办所,秘密运销同盟会《民报》,宣传革命思想。1904年9月后任四川新军协统、标统,着力整军练武,发展革命党人。1911年后,历任川西招抚使、川南招讨使。宋教仁被刺杀后,被湘督谭延闿特委为川滇联络使。
1913年7月,蒋翊武组成湖南讨袁军,以第58号令任命林德轩为湖南讨袁军参谋长。失败后遭袁世凯通缉,亡命日本,在东京会见孙中山。1914年夏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被孙中山委任为中华革命军湖南司令长官、湖南讨贼军总司令。1916年任湖南清乡总司令、清乡督办兼全省守备队司令。1917年被广东军政府大元帅孙中山委为湖南靖国军第一军总司令,于沅陵组织湘西政府,任靖国联军湖南第五军总司令,与北军对峙达两年。孙中山曾专遣章太炎为湘西劳军使抚慰将军及其部下。1921年,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委林为湘、赣、黔、桂军事联络使及湘鄂宣慰使,手书命令“凡经军政各事,如有违抗等情,该员得就权宜相机办理。”同年7月,任湖南省卫戍总司令。
1922年后,在长沙创办西路公学、民本学堂、振楚学堂(后改兑泽中学),又在澧县、临澧、石门、慈利等地创办小学47所及女子工厂、职业学校、贫民工艺厂等,发展地方教育和公益企事业,成效甚佳。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先期至湘鄂设秘密机关,争取唐生智师、贺龙师响应北伐。因积劳成疾,无钱医治,得贺龙等友人资助,方赴南京就医。不幸于1928年5月19日病逝,终年51岁。林病逝后十日,国民政府委员会作出决议:“前湘鄂边防督办林德轩,早历戎行,深明党义,驰驱南北,努力国民革命,始终不渝。劳勋既彰,清操弥励。邃闻溘逝,轸悼殊深。林德轩着追赠陆军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