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翊武身边的九澧人杰

辛亥革命网 2011-09-02 00:00 来源:《古澧文丛》 作者:鸣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蒋翊武是澧水孕育的第一位影响过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直接推动改变过五千年文明古国命运的历史巨人。作为现代中国民主共和开国元勋的蒋翊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不少史学家和湖湘文化研究者指出:蒋翊武是澧水孕育的第一位影响过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直接推动改变过五千年文明古国命运的历史巨人。作为现代中国民主共和开国元勋的蒋翊武身边,不仅聚集了荆楚大地一批武昌首义的革命伟人,特别显眼的是还屹立着“九澧十八杰”的辛亥英雄。所谓“九澧十八杰”,即指包括蒋翊武本人、后誉为“中共五老”之一的林伯渠在内的十八位澧州人杰,是后世审视辛亥革命史时,对以蒋翊武为核心的清末民初澧州人才群的一个简称。除蒋、林之外,余可分为文学社中“澧州五君子”、响应武昌首义率军反正的民初“澧籍四将军”、从辛亥硝烟走向杏坛的“九澧四名师”及“澧西涔源三奇才”四类。这些澧州人杰,不仅是蒋翊武的同乡、同学、师友和革命同志,更是中国现代政治革命运动的先驱先贤,是催生和保卫过民主共和的志士仁人,也是澧州人永远的骄傲。特借此录载诸杰小传,以志缅怀。

        应当说明的是,“中共五老”之一的林伯渠和董必武一样,都曾是蒋翊武的直接属下。董是蒋领导下的军务部新兵战士,林则是蒋任命的湖南讨袁军岳州要塞司令部参谋。林的传纪人们熟悉,蒋的史料本书已丰,故此仅列“九澧十八杰”中的十六人小传,以飨读者。

  一、文学社中的“澧州五君子”

        蒋翊武创立的两湖地区革命团体文学社中,有龚霞初、杨载雄、黄贞元、唐牺支、夏国瑞等几位来自澧水之滨的核心骨干成员。他们在武昌首义中战功卓著,在民初政坛声誉远播。他们像蒋翊武一样,从小即有爱国爱民的非凡抱负,终生投入风云激荡的革命运动,即使千徊百折,亦不改湖湘志士不屈不饶的本性。辛亥革命史的研究者们,将之誉为文学社中的“澧州五君子”。

        龚霞初(1885—1927),字侠楚,号伦夑,澧州城北涔南乡人。清末澧州官立高等小学堂毕业后,入武昌陆军学堂。宣统元年(1909) 在汉口加入同盟会,又在武昌加入群治学社,任《竞业旬报》记者。翌年,与杨王鹏等一道,将群治学社改组为振武学社,并投身湖北新军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当兵。宣统三(1911)年元旦,与蒋翊武等七人发起成立文学社,任交际员。用汉口《商务报》及《大江报》记者为掩护,运动湖北新军,协助蒋翊武谋划武昌起义。辛亥10月9日,在武昌小朝街85号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机关被捕入狱。翌日夜,由起义军营救出狱,即参加武汉保卫战,任军政府高级参谋兼前敌司令官,指挥所部与清兵激战七昼夜,卓有战功。

        1912年,龚霞初在沪创办《震旦报》。民国二年受黄兴、宋教仁嘱,以“咏簪”笔名著《武昌两日记》,详记10月9、10日武昌起义经过。7月,赴江西,协助李烈钧组织铁血团反袁,旋在德安战败,赖匿战死者堆中生还。民国七年,孙中山组织靖国军,被任命为靖国军湘西司令。翌年改施宜鹤招讨使。民国九年,供职广州大元帅府,十年授虎门要塞司令。十一至十三年,任广东邮政总局检察长,又供职军政部。十三年冬,出任北伐军第十八路军司令。十四年前后,归寓澧州城,应地方之请任县保安局长,斗邪除恶,百姓称快,但也因此得罪了地方恶势力。1927年,龚接广州方面电报,邀赴穗共谋国实。途经长沙时,遭人诬陷,软禁罹狱。因不甘屈辱,亲友多方营救无效,被迫饮鸩身亡。待程潜闻讯赶来施援,惜已遇害有时。程遂亲主丧事,重葬于岳麓山,时年仅42岁。1941年,龚氏子弟迁其坟归于故乡涔南上河村。近年,其后裔重新维修墓茔,树碑志祭。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