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翊武身边的九澧人杰(3)
辛亥革命网 2011-09-02 00:00 来源:《古澧文丛》 作者:鸣泉 查看:
1917年,夏至常德,以执业律师为掩护,与林伯渠等进行秘密革命活动。是年8月孙中山发动“护法之役”,夏与林伯渠同赴衡阳参战。1918年4月护法失败,返澧任澧县中学校长、九澧女师名誉校长和澧县教育会长等职。改革校制,整顿校规,住校督办,成效卓著。适五四运动爆发,夏团结进步青年,抵制日货、禁吸鸦片,协助女代表任承华等成立天足会,鼓动放足、剪辫子运动。还在《澧报》撰文,宣传救国救民思想,与长沙《大公报》、《湖南通俗报》、《湘江评论》等遥相鼓呼。1924年,夏发动澧县雷锡章、李宪章、黄铸九、任浩、夏熙光等青年赴法勤工俭学。
1925年,夏担任《澧县通俗教育报》编辑。时四川军阀汤子模驻澧,汤军调戏、强奸妇女数起,又强索民款,欺压民众。夏即登报无情揭露。汤大怒,拘夏问罪,严刑相害。夏慷慨反击:“武昌起义,枪林弹雨,我无所惧,讨袁诛黎,披荆斩棘,我亦无所畏。我若走了,正义何在?我若死,也无愧于老友蒋翊武,愿以我血唤醒民众。”汤遂于3月29日,将夏枪杀于澧城小南门外,引起广泛愤怒。华美通讯社、《湖南通俗日报》、《大公报》、《申报》均各载文批露;澧县各界集会,隆重公祭追悼;广州军政府及林伯渠发来唁电、唁信,盛赞夏“一秉天良,奋笔直书,气壮声雄,诚属报界明星”。
黄贞元(1885—1948),字静谦,澧州城北人,生于农民家庭。1904年澧州官立高等小学堂毕业,考入湖南西路师范学堂,结识宋教仁,积极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被开除学籍,嗣往投武昌湖北新军。1909年,致函蒋翊武赴武昌,并介绍蒋参加湖北新军。从此与蒋一同运动下级军官和士兵,从事革命活动,先后参与日知会、群治学社等革命团体改组为振武学社、文学社,并在提议推举蒋翊武为文学社社长后,协助蒋推动文学社的发展和完成起义准备做出了重要贡献。武昌首义成功后的武汉保卫战中,黄一直坚持在前线战场。蒋翊武继黄兴任战时总司令后,黄参赞戎机。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黄又随蒋翊武回湖南策划反袁,率部在岳阳攻击北洋军队。由于寡不敌众和湘军坐视不援,蒋败走广西,不幸牺牲;黄贞元潜渡日本,留学东京政法学院。
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设立大元帅府,分设桂林大本营,准备北伐。黄贞元随孙中山赴桂林,协助孙发动护法战争。失败后回湖南,先后担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文书委员和湖南省审计委员会常务委员,出任过北伐后的国民政府湖南省厘金局长(相当现省财政厅)。
“马日事变”后,黄极力反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政策,积极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员肖翰卿、张峻等人。面对蒋介石的反共政策,黄认为“薰莸不能同器”,拂袖辞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文书委员职务,专事教育事业。先后参与创办长沙兑泽中学、民本女子中学,曾任两校校长。l941年,又将民本多余校产划出一部分,协助创办九澧中学,并任董事长。为纪念翊武,于1943年协助筹建湖南私立翊武中学,担任名誉校长。他认为“教育英才”乃“人生一乐”,关心贫苦学生,常拿出部分薪俸,供困学学子完成学业。
l947年当选为湖南省参议员,次年病故,终年63岁。
二、民国初年的“澧籍四将军”
民国初年,中华民国政府曾分别给林修梅、林德轩追授“陆军上将”、任命孙道仁为“永威将军”、王正雅授陆军中将。四人均为辛亥革命中的骁勇战将,或曾奉蒋翊武之命反清讨袁,或曾响应武昌首义率军反正,生前身后均被世人称为民初“澧籍四将军”,受到人们的长久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