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早期同盟会员杭辛斋的传奇经历(5)
辛亥革命网 2011-09-0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建忠 查看:
杭辛斋是否真遇到了“白狼”,然后得其易学真传,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易学的研究,并成为研究的集大成者,这是无可非议的。一直以来易学给人的感觉是深奥难懂,而杭辛斋能把这些艰深的道理,讲得形象透彻。他在《学易笔谈》中的“亨祀”篇里这样说:“易之言‘祭祀’、‘亨祀’均含有二义,一为祭神祀鬼,此祭之本义也,一为人群之集会,以谋一群公共之事。”他说“祭祀、亨祀”,不仅是祭神祀鬼,其实又是一种集会,不过借此名而行他实。
然后又说到“后与专制政治,普通人民更不容有公然会之事,幸有此祭祀成例,可援得籍事。上以神道愚民,民以神道自卫。名乡社、各业与侨民会馆,无不以‘祭祀’为集合群众之,介犹足以觇易之遗意焉。”把群众的集会、起事与易学结合起来。还说神道愚民,而民又用神道自卫,诙谐幽默,确实颇有新意。
在“十字架”一文中,他又这样写道:“泰西之十字架,相传以为耶酥代众人受刑,钉死於十字架上,故尊奉之,以为耶酥流血之纪念。此宗教家符会之说不足信也。其实,十字架乃交线也。”把十字架与数学几何联系起来;然后,又和我国的“太极图”四象生八卦,变化无穷相联系,以两者是“天然之配偶也”,再推断“中西之学融会贯通之”。读这样的文章,真是人生乐事。在《学易笔谈》里,像这样的文字随处可见。严复看了《学易笔谈》,说自己“冬寒多病,拥炉摊书,阅未终卷,惬理餍心,神为之旺。”⑧
其实,杭辛斋对易学的造诣远不至此,囿于篇幅,在此不作赘述。杭辛斋曾组织《周易》学术研究会,名“研几”学社,在学社担任主讲。并撰写《周易》讲义六卷,另刊《杭氏易学七种》,被后人称为研究易学的重要典籍。
杭辛斋说自己是议政之暇,研习易学,并说“搜集易著为生平第一快事”。他原打算有生之年遍寻易著,可惜英年早逝,不能实现他的理想,这也是易学界的一大损失。
光明磊落 淡泊人生
杭辛斋一世清贫,不重名利。杭州光复后,在考虑军政府领导人选时,曾有人提议,请他担任民政长(即后来的省长),⑨他坚辞不就,说愿意去办他的报。
他曾对家人说,这辈子“不置田产、不建屋舍”。当年“递籍禁锢”回海宁后,寓居他所,一无所有。许多人不理解,他只是淡淡地一笑置之,说:“财多产多,子孙祸多”。他一生走南闯北,做过的事不少,而且都是大事,所挣的钱,光明磊落。
1912年,杭辛斋当选为首届众议员赴京,从政之暇,又在天津办了《民声报》。1915年,适逢袁世凯图谋称帝,袁世凯有求于杭辛斋的人品和影响,想依赖他支持恢复帝制。先是承诺让他担任其内阁成员,杭不为所动;继而又以十万银元相诱,又遭回绝;最后,袁一掷千金,答应在北京大耳胡同,送一套豪宅,又被杭严词拒绝。⑩杭辛斋先生的骨气,在此可见一斑。他要的不是高官厚碌,而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良知!
杭辛斋与袁世凯的交往并非一日。当初在天津与王修植办《国闻报》时就常有接触;小站练兵的袁世凯,每逢周末到津,总要与报馆的同仁相聚。据严复在为杭辛斋《学易笔谈集序》中写道:“时袁项城甫练兵于小站,值来复之先一日必至津。至必诣苑生(即王修植)为长夜谈。斗室纵横,放言狂论,靡所羁约。时君(指杭辛斋)谓项城:‘他日必做皇帝’。项城言:‘我做皇帝必首杀你’。相与鼓掌笑乐。不料易世而后,预言之尽成实录也。”后人说杭辛斋在二十年前,就算到了袁世凯必行复辟,那是言过其实;袁在小站时,官职仅一道台而已,不像后来那样炙手可热。当时只不过袁、杭熟不拘礼,海阔天空,指点江山,玩笑而已;但通过多年的接触,杭辛斋深知袁世凯的为人,喜欢玩弄权术,有极强的权力欲,岂料二十年后一语成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