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早期同盟会员杭辛斋的传奇经历(4)

辛亥革命网 2011-09-0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建忠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24年1月25日,上海《申报》刊登了一则引人注目的消息:“浙籍国会议员杭辛斋君,入冬后即患气喘失眠等疾,历延中医调治,病势时增时减,

  与此同时,杭辛斋继续鼓吹革命。杭州起义前夕,他与陈其美等革命党人,在自己寓所聚会密商,筹划发动起义大事。一次,黄克强(即黄兴)到杭州,在杭寓所策划,不料被巡抚增韫探知,意欲抓捕,亏有线人及时通报,才得以脱身。

  1911年十一月四日晚,在革命党的领导下,浙江新军宣布起义。据诸辅成所撰《浙江辛亥革命纪实》一文记载:“迨午夜一时,陆军等八十二标由吴思豫、顾乃斌协助,周承菼率陆军,蒋中正率敢死队进城,直扑抚署驻军,同时陈占芬所持炸弹,掷中抚台上房,顿时着火延烧,敢死队冲入抚署,大门卫队略事抵抗,旋即降服,巡抚增韫及眷属皆被擒。”抚署衙门即刻攻下。至十一月五日凌晨,除驻守湖滨的旗营外,全城宣告光复。”

  此时,旗营将军德济,尚有数千士兵,装备精良,凭借营内城墙,企图负隅顽抗。义军几次派人前往劝降无效,并遭枪击,打死送信之人。即刻,义军在城隍山,架起大炮,试图逼旗兵就范,战事一触接发。杭辛斋得到消息,焦急万分,自请入营安抚。他以文弱之躯,冒着枪林弹雨,只身进营,对清官兵晓以大义;当然,也凭他曾两次面见光绪的资历,终于获得旗营的信任,平息战火,避免了生灵涂炭。

  谁知到了第二天,事情险有反复;据《安乐老人随笔》记载:“杭州独立时,旗营协领贵林,始顽抗不从,继践言缴械投诚,惟尚隐匿一部分,经杭辛斋侦得,密告于先生(褚辅成)与陶成章。先生诓贵林来,面责其匿留枪械,贵林词穷不屈,先生即下令,缚于阶下杀之。”由于杭辛斋的警惕,革命党及时粉碎了贵林的复辟企图,巩固了起义后杭城的革命成果。

  杭州光复后,杭辛斋受命创办《汉民日报》,该报以“尊崇人道,提倡民权,激励爱国尚武之精神,建设完全无缺乏共和政府为唯一宗旨”。经许云彬先生介绍,他还提携了邵飘萍担任该报主笔。

  杭辛斋对革命的执著,深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加上他在新闻界的影响,1921年,孙中山在上海委任杭辛斋为宣传部长,并负责创办新闻学会;1922年9月、11月、12月,孙中山在上海邀请各省同志,召开了三次改选国民党的会议,商讨国共合作事谊,杭辛斋每次都应邀参加了会议;第二年,孙中山委任了21位参议,杭辛斋又是其中重要的一位;1924年国民党筹备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他又是孙中山亲自指定的浙省三位代表中的首席代表。⑤纵观杭辛斋一生,从参加维新运动,到最后能放弃改良派的观点,坚定地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许多值得后人思考的地方。著名历史学家吴泽先生,曾在蔡东藩与《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一文中说:“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改良派中严复和夏曾佑等一翼,既反对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派,也认为康有为搞维新变法‘操之过急’;理由是:中国‘民智未开’,只有大力兴办教育事业,民智启发了,才能谈政治改革。”而杭辛斋不以前清遗老自居,毅然选择了革命的道路,这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相比,不仅在个人的道德和人格上,是他人所不能比拟的。在政治和思想上,更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

   “学易”论坛  天下宗仰

  杭辛斋不仅是一个革命家,而且在学问上也是博大精深。著名政治活动家沈钧儒曾说:“五年以前识先生于政治之途,五年还从先生于问学之衢。”⑥了解杭辛斋先生,还应该知道他对易学还有极深的造诣。

  1915年,因反对袁世凯称帝,杭辛斋再度入狱,岂知因祸得福;在狱中他遇到了一位易学大师,这对他今后从事易学研究影响很大。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曾这样记载:

  “当丈之入狱也,忽见壁上题某月日杭辛斋当来此,诧之,犹以为知者所戏书耳。诘其人,则河南寇“白狼”之记室某也。”⑦一位须眉皆白的老人,早就卜知,在壁上写道,某年某月杭辛斋一定会来,杭看后大吃一惊。那位老人还告诉他:“吾道有传人矣,然后以易学授之。”于是,杭在狱专心研究易学,直到第二年袁世凯死后被释出狱。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