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早期同盟会员杭辛斋的传奇经历(2)

辛亥革命网 2011-09-0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建忠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24年1月25日,上海《申报》刊登了一则引人注目的消息:“浙籍国会议员杭辛斋君,入冬后即患气喘失眠等疾,历延中医调治,病势时增时减,

  此时的杭辛斋,正在天津与同乡王修植、严复等人合办《国闻报》。严复曾为杭辛斋所撰的《学易笔谈二集序》中说道:“在光绪丙申、丁酉间,创《国闻报》于天津,实为华人独立新闻事业之初祖。余与夏君穗卿主旬刊,而王菀生太史与君作日报。(君即杭辛斋)”从中可见杭辛斋在《国闻报》中担当的重任。

  《国闻报》是清末维新派办的一张报纸,以连载严复的《天演论》而名闻天下。《国闻报》也是我国民间自办的第一张报纸,与上海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被人称为“占有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 戊戌变法失败后, 慈禧等守旧派上台,便迫不及待地逮捕、镇压与变法有关的维新党人。他们于八月初九日,将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六君子关押于刑部监狱,随后又未经审讯残杀于菜市口。在全国舆论万马齐暗之际,《国闻报》不顾巨大的压力,在十二日刊登了一则来自京师的消息,标题为《视死如归》。

  该报这样记载:“有西人自北京来,传述初六、七日中国朝局既变,即有某国驻京公使署中人,前往康氏弟子谭嗣同处,以外国使馆可以设法保护之说讽之。谭嗣同说:丈夫不作事则已,作事则磊磊落落,一死亦何足惜;且外国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国以变法流血者,谓自谭嗣同始。”

  面对凶险的形势,在报界同仁岌岌可危之际,《国闻报》敢为天下先,成为第一家站出来,以《视死如归》为题,报道六君子被杀的消息,还赞扬维新人士“视死如归”。这不仅是对维新派遭到残酷镇压表达的愤怒;也是不畏强权,对慈禧等顽固派的一种蔑视。《国闻报》敢作敢为,替谭嗣同等张目;为他们实现变法,视死如归的精神,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也尽到了一家新闻媒体的职责,为再现历史的真实,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主笔《中华报》  因言获罪

  20世纪初的北京城,有一张影响较大的报纸,名谓《京话日报》。因为它面向大众,语言通俗、关心人民疾苦、为广大民众所喜欢。《大公报》创始人英敛之曾说:“北京报界之享大名者,要推《京话日报》为第一。时整个中国北方,东到奉黑、西及陕甘,凡言维新爱国者莫不响应传授,而都下商家百姓,《京话日报》则人手一纸。”甚至连西太后和光绪帝,也传旨内侍,指定每天必看。在这份报纸的创刊号上,曾有这样的告白:“本报发起人为长洲彭诒孙翼仲、海宁杭慎修辛斋。”③可见,《京话日报》是由彭翼仲和杭辛斋合办。

  《京话日报》的办报方针,主要是开民智。第一是白话;“通篇概用京话,以浅显之笔,述朴实之理,记紧要之事。”第二是爱国;该报发动“庚子赔款”由四亿同胞一次还清的认捐运动,为国分忧,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响应。第三是敢言;“京城各界,为洋人之威力所慑,上自政府,下及劳动,无一人敢撄其锋。而该报却不畏强御一鸣惊人”。

  《京话日报》曾撰文披露德国士兵街头鞭打人力车夫事件,引起市民对德兵的广泛谴责,最后迫于压力,德国公使不仅认错,还惩处了相关人员。这在清末的社会中,是绝无仅有的事。

  《京话日报》在本京新闻栏目中,还刊文揭露了发生在王府的一件骇人听闻的事:该府的王爷将一名小妾,活埋在王府的后院,后经调查,弄清是管家长九所为。长九势力很大,平日飞扬跋扈。《京话日报》不惧威权,对此进行了连续报道。长九纠集了社会黑势力,先是恐吓,继而利诱,报馆不为所动,最终,逼迫长九畏罪潜逃。

  所有这些事例报道的成功,和杭辛斋的直接参与有关。他事必躬亲,尽职尽力,做的每一件事,都秉持着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1905年,经程家桎介绍,杭辛斋加入了同盟会。自此,他以一个革命党人的秘密身份,从事着为之奋斗的理想与事业。

  如果说《京话日报》办得如此有声有色,是彭、杭联手之力,那么,杭辛斋主笔《中华报》后,为他放开手脚,利用媒体,剖析社会、揭露清政府腐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1904年《中华报》在京创刊,杭辛斋担任主笔。著名学者梁漱溟曾回忆道:“《中华报》是‘启官智’,它是面向社会上层知识分子的一份报纸。《中华报》刊登的文稿,往往与国家民族、民生密切相关,面对国家民族危机,还时时不忘呼唤国人惊醒。”在《中华报》的发刊词中,曾这样标榜:中国虽有悠久历史,锦绣河山,但已被称为“东亚病夫。当此危局,我政府却谨慎秘密,无论外族有若何之要求,若何之逼迫,皆隐忍之而不宣布。”其忧国忧民之情跃然纸上。《中华报》还揭露各级官员的劣迹:“如为官之人,不以国事为重,取媚乎外;政风腐败,官员纷纷不作为;无德无才者竟能为官”等等,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当权者。当然,《中华报》大胆敢言,也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最后,终因一篇涉及保皇党,阴谋刺杀慈禧的案件,而遭到查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