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赞助革命彭东原“宁可毁家”筹款(2)
辛亥革命网 2011-12-1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彭东原从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去做铁路官员,结果他还是做了铁路官员。当他做了铁路官员时,他想起了孙中山先生和伍廷芳先生以及同学詹天佑。孙中山在让位于袁世凯后,承办过铁路事业;伍廷芳是中国铁路公司的第一任总办,还曾为粤汉铁路、广九铁路筹备贷款。詹天佑,是母校(黄埔水师学堂)同学,后改行搞铁路,成为中国有名的铁路专家。对这些人物彭东原再熟悉不过了。他们都是彭东原从事铁路事业的精神力量。因此他对铁路事业还是充满信心的。当然他还有自己切身利益的想法。
不过,彭东原也深知,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铁路是军阀所依赖的重要军饷来源,是帝国主义列强霸占中国的运输工具。当时的中国政府对中国各地铁路的利益是无法统一控制的,除了军阀外还涉及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利益。
中国主要几条铁路都是因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后通过不合理的条约向侵占国贷款并依靠其设计、技术建筑起来的,在没有还清巨额贷款之前均由侵占国控制,即便还清了贷款,铁路的管理与技术也还是由列强国家所控制,何况后来又被日本帝国主义所侵占。中国人梦想靠自己去管理铁路,谈何容易。对当时的彭东原而言,刚摆脱民国海军“因缺钱而叛逆”的痛苦,却又陷入铁路这个被视为外国势力、军阀势力、地方官僚势力渗透的“大染缸”之中。
1935年11月,彭东原又出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北宁铁路专员。北宁铁路如同胶济铁路一样充满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史。北宁铁路起自北京正阳门至沈阳,全长849公里。该路段的问题较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维修和更新。因此彭一上任就遇到筹借资金难的问题,加上该铁路的山海关至芦台段从1933年就逐渐由日本人控制并制造了许多矛盾和纠纷,使彭的工作困难重重,有些工作必须由国民政府从外交途径与日本人协调解决。前两任的官员都因为让步于日本人,让日本人得寸进尺,不断扩大控制线路的范围引起中国国民政府的不满而被撤职。1937年起,日本人在该路的控制权又进一步延伸,至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北宁铁路全线沦陷。彭东原也只好辞职离开北京。
彭东原在青岛、北京任职时,当局都给他安排了住宅。在北京鼓楼大街鸦儿胡同48号, 是一座清代的四合大宅院,曾居住过北洋军阀的官员。后又搬北京住西城棉花胡同18号居住。彭在青岛期间,与众多子女生活在一起,并分两处居住。彭调北京负责北宁铁路工作时,子女也曾跟随其在北京居住,至到1937年全家搬回广州和香港。
在青岛的居住条件也较好,住青岛太平路6号和22号。据跟随彭东原一起生活的第四子彭文达回忆:靠海边的太平路是重要官员和日本人的居住区。太平路6号和22号是两栋德国式的别墅,每栋都是二层楼房,绿瓦红墙,前后大院,后院能进出小汽车。彭当时有专车、司机、佣人、家丁各地都有。住青岛期间,张发奎、孙科、蔡延楷、冯玉祥、李汉魂等重要人物曾先后来访居住过,日本的铁路官员、工程师和在青岛市任市长的留日老同学沈鸿烈等都是常客。
孙科首任铁道部长时期,胶济铁路由直属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的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彭东原既是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委员也是胶济铁路理事会理事,理事会设在南京,管理委员会设在青岛,后又增设胶济铁路管理局,下设党务、总务、工务、车务、机务、会计、材料等机构。胶济铁路总稽核也由铁道部委派。胶济铁路管理局办公大楼是当时青岛最漂亮的三层德式建筑。
胶济铁路是从山东青岛经淮坊、张店(淄博)到济南,长393公里,胶济铁路全线长455.99公里,共有车站56座,济南车站和青岛车站最为壮丽并设有大型货仓、车库、车辆修理厂等。胶济铁路路基70%为路堤,平均高度3.4米,最高处为11米,全程特大桥1座,大桥9座,中桥48座,小桥15座,涵管182座,共计1165座。桥梁多用钢制,钢桥设计多仿德国。涵洞有80余座。
胶济铁路的历史,经历过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带来的耻辱。原为德国侵占胶州湾后于1904年筑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又为日本帝国主义所占,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经美英调处,中国答应以国库券四千万日元分15年偿还赎回该路。1923年3月29日中国从日本人的手中接受了胶济铁路。但实际上该铁路仍由日本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