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辛亥革命宣传最前沿的柳亚子(7)

辛亥革命网 2011-12-0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柳亚子是同盟会和光复会的会员,也是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积极拥护和追随孙中山,也是中国共产党

  悼秋瑾:1907年秋瑾被清政府杀害,这件事震动了全国。他写了《吊鉴湖秋女士》七律四首。其三、四是:饮刃匆匆别鉴湖,秋风秋雨血模糊。填平沧海怜精卫,啼断空山泣鹧鸪。马革裹尸原不负,蛾眉短命竟如何!凭君莫把沉冤说,十日扬州抵得无?漫说天飞六月霜,珠沉玉碎不须伤。已拼侠骨成孤注,赢得英名震万方。碧血摧残酬祖国,怒潮呜咽怨钱塘,于祠岳庙中间路,留取荒坟葬女郎。

  爱国情怀:1907年冬,柳亚子在上海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聚会,筹备结社,有诗曰:慷慨苏菲亚,艰难布鲁东。佳人真绝世,余子亦英雄。忧患平生事,文章感慨中。相逢拼一醉,莫放酒樽空。”诗中提到苏菲亚,是俄国民意党领导人之一。诗中提到的布鲁东,即蒲鲁东,为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理论家。诗中将苏菲亚比喻何震,布鲁东比喻刘师培,因为他们夫妇俩是相信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这首诗表达了他们聚会慨当以慷,忧患国事,从事革命鼓吹的愿望。同年,他又写了两首诗,选其一:啼红泣翠送年华,潦倒穷途哭酒家。梦里荒唐新甲子,樽前憔悴旧琵琶。箫心剑态愁无那,马角乌头恨未赊。便是买山归亦得,只愁清泪落天涯。全诗流露出悲怆的情调。

 

  为南社赋诗:南社这个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文学团体被誉为“辛亥革命宣传部”。1909年11月13日,南社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成立,柳亚子即席赋诗:寂寞湖山歌舞尽,无端豪俊又重来,天边鸿雁联群至,篱角芙蓉晚艳开。莫笑过江典午鲫,岂无横槊建安才。登高能赋寻常事,要挽银河注酒杯。次年,南社第二次雅集,在杭州西湖,他写了一首词。金缕曲三月朔日,南社同人会于武林,泛舟西湖,醉而有作。宾主东南美,集群英,哀丝豪竹,酒徒沉醉。指点湖山形胜地,剩有赵家荒垒。只此事,从何说起!王气金陵犹在否?问座中谁是青田子?微管业,付青史。大言子敬原非戏,论英雄安知非仆,狂奴未死。铁骑长驱河溯靖,勒石燕然山里,算才了平生素志。长揖功成归去日,便西湖好作逃名地。重料理,鸱夷计。词中引了一些史籍上的典故,意思是要有英雄出来,驱除鞑虏,建立民国,而到了民国建立,则可功成身退,隐居西湖,学范蠡灭吴,改名鸱夷子,携西施泛五湖而去。词器识明达,意志坚定而又才气发越,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信心而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柳亚子对国民党的愤慨:1925年11月23日,以邹鲁为首的一些国民党右派在北京西山召开会议,史称“西山会议派”。这些人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提出取消已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的党籍,并要撤销在国民党中央工作的谭平山、李大钊、林祖涵、毛泽东等人的职务。接着,他们又策划在上海成立伪中央等一系列反共活动。柳亚子对此严厉加以批驳。这年的12月,他发表了4000余字的长文《告国民党同志书》,指出:反动派“自己不肯站在革命的前线上奋斗,反而去勾结反革命的势力,甚至于去领导反革命的势力,要掀起党内轩然的大波……这不是明明白白地叛党叛国叛总理吗?全国同志,人人得而声讨之矣!”此举激怒了在南京的国民党右派,声称要开除他的党籍。孙传芳甚至勾结了上海租界内的帝国主义,准备抓捕加害柳亚子。

  1926年5月,柳亚子赴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蒋介石在会上强迫通过了“整理党务案”。柳亚子当即与何香凝、彭泽民等表示坚决反对。期间,柳亚子邀约了侯绍裘、朱季恂等共产党员,一起去找了蒋介石,当即责问他:你到底是总理叛徒,还是总理信徒……由于柳亚子等真理在手,蒋介石默不作声。柳亚子未等结束,就返回上海,表示与蒋介石分道扬镳。人称他“拂袖南渡”。

  柳亚子逃亡:1926年9月,柳亚子赴南京参加中山陵的奠基仪式。这时“西山会议派”中有些人在那里埋伏了打手,作好了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动武的准备。同柳亚子一起去参加奠基仪式的侯绍裘,就是在下山途中被打伤送进了医院。柳亚子幸有共产党员在暗中保护,才免遭毒手。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柳亚子也被蒋介石列入了通缉的名单,并派出部队赶到吴江抓他。那是5月8日的夜半,吴江警察局受命派出军警,从水路趁天黑直驶到黎里镇的柳亚子家附近。柳亚子租住的这处寓所,原是清乾隆年间一个大官的府第,厅堂庭院共有五进,门墙高大坚固。前来抓捕的军警在柳亚子的门口猛冲猛撞。由于门墙坚固无法撞开。正在家里的柳亚子,眼看已是无法出去,只能坐等被抓。他的夫人陈佩宜急中生智,先把柳亚子的衣帽等应用品一一收拾藏进箱厨内,造成柳亚子出门在外,不住家中的假象,同时将柳亚子推进了壁橱。然后拉开壁橱底部的一扇暗门,里面是一条宽二尺五、长二丈四的夹弄。柳亚子就在这个江南一带称作为“复壁”内躲藏。敌人进门后没找到柳亚子,他们又经一一盘问,所有人都说柳亚子不在家。军警们一无所获,只得空手而归。前来抓捕的军警走了,柳亚子化装经上海远去了日本。抗日诗作云:“还我河山百二城,阴霾扫尽睹光明。半生颠沛肠犹热,廿载艰虞志竟成。团结和平群力瘁,富强康乐兆民荣。嘤鸣求友真堪喜,掌雄谈意态京。(自注:“京,大也。”按:字音纸,下无点,与抵字有别。)”

  4、不遗余力搜集乡邦文献。柳亚子原名柳慰高,字号很多,在读了法国卢梭的“天赋人权”学说后,就以“亚洲卢梭”自居,改名人权,号亚庐。后友人高天梅因“亚庐”之“庐”,笔画太多,而写作“亚子”,他也就认定了。柳亚子家学渊博,三岁能背诵《唐诗三百首》,12岁就背完《杜甫全集》。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才16岁的柳亚子,已读遍自家书房的藏书。他的家乡江苏吴江,在明末就是抗清基地,人才辈出,非常讲究民族正气,这让他熏陶了强烈的反清意识,早年喜欢开“诗界革命”之风的龚自珍、梁启超的诗文,特别是南明志士张煌言、夏完淳的道德文章。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