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辛亥革命宣传最前沿的柳亚子(3)
辛亥革命网 2011-12-0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这首律诗,仍以马克思列宁这样的共产主义领袖,来推重孙中山;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又一次推举张扬,表现了他的坚贞信念。
1929年,南京中山陵落成,孙中山遗体由北平奉安于此。6月1日奉安大典,柳亚子因病未能前往,但他仍次陈去病诗韵,写下
一首七律志哀:
奉櫬南归四载迟,八音遏密寄哀思。
固英灵爽凭天上,可奈疮痍尚海湄。
邓禹军门怀旧谊,羊公岘首恸新碑。
不须更向昭陵哭,往事低徊涕染颐。
就在这一年,他在一组《存殁口号五首》诗中,将孙中山与毛泽东并列,推举甚高(录其一):
神烈峰头墓草青,湘南赤帜正纵横。
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
诗尾特别注出:“孙中山毛润之”。这在当时,也许有人并不以为然。但历史证明了这位感应时代风潮诗人的先见之明。
1934年,柳亚子与母亲及家眷重游北地,曾专程到北平碧云寺晋谒孙中山的衣冠冢,感慨万千,写下六首绝句(录其二):
一
古刹巍然见碧云,衣冠灵爽妥斯坟。
三民衣钵何人继?空遣头衔国父尊。
二
沧海桑田事杳茫,十年前此谒灵堂。
痴儿重为留光影,雪爪鸿泥尚未妨。
1935年,柳亚子漫游马尼拉。归国时,途经广州,正值孙中山忌辰,他作七律一首《三月十二日中山先生忌辰有作》,以抒忆念之情:
飞扬无路哭昭陵,朝市仓皇几废兴。
入梦红桑都变海,填胸赤血早凝冰。
天门折翼怜陶侃,豚犬生儿羡景升。
侧目愁胡浑不管,年来辛苦郅都鹰。
诗中“陶侃”,柳亚子自注:“余自谓也”;第六句末,注“指北京近事”。从诗内容看,诗人对时局的紊乱极感愤懑。
抗战时期,上海被日寇攻陷。身居租界的柳亚子闭门谢客,埋头编撰南明史稿,藉以励志。1940年元月,有人携带孙中山在南洋时为一家书报社的题词,到上海装裱。柳亚子读到后,为题七绝两首:
一
北美白宫同佐治,东欧赤帜并蓝宁。
齐州圣哲原天纵,椰雨榔风护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