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辛亥革命宣传最前沿的柳亚子(5)
辛亥革命网 2011-12-0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从以上引述的柳亚子先生的诗句看,他真是一个孙中山的忠实信徒。柳亚子自己虽然与孙中山直接接触的时间非常有限,但从他长时间写作数量颇多的纪念孙中山诗句来看,他达到了自己所述:“我是恪守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的遗教的,我以为他的主义与方略,是不可磨灭的真理。”
柳亚子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和民主主义革命家,他年少时即以诗名称誉于乡里。解放前后,柳亚子与毛主席的赋诗唱和,早已传为美谈,毛主席对他的诗作给予了极高赞誉:“先生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感发兴起。”据《 柳亚子年谱》载: 1934年4月柳亚子“游鲁时,在济南乘游舫泛大明湖,应齐鲁大学之邀,作演讲。至青岛,游崂山,往海滨公园,遂至海水浴场,诗曰:‘可惜不逢炎夏节,冰肌玉骨照人来。’(诗载《柳亚子诗词选》页82)”
2、1934年4月,柳亚子夫妇奉母亲费太夫人由上海出发一路北上,首站到达天津。当火车驶抵天津东站时,柳亚子之子柳无忌偕夫人高蔼鸿早已迎候多时。家人团聚的欢欣很快冲淡了一年多来的相思离别之苦,也触动了柳亚子善感多思的诗人心弦。他当即口占一首:“劳劳三驿是天津,触我回肠荡气情。佳妇佳儿原不忝,已教驰传出效迎。”第二天,柳无忌夫妇郑重地为祖母和双亲洗尘,并宴请南开诸同事,张伯苓、杨石先、黄子坚、何廉、张纯明等人欣然赴宴。柳亚子在南大校园周围散步时,偶然经过附近的日本兵营,目睹日军的飞扬跋扈和凶狠残暴,他似乎预感到整个中华民族将身陷深重的民族灾难。这种种复杂的心情都在他的诗中得到一一印现:“风物天津自不凡,南开境更异尘寰。剧怜卧榻鹰瞵客,破碎山河事大难。”短短数日的欢聚后,柳亚子在离别之时同样不忘赋诗一首:“决策终教定北征,明朝便又别天津。空桑三宿吾多恋,几树桃花最有情。”
这年,柳亚子,离津返沪时,曾来到山东,在济南游览过大明湖、千佛山等名胜,并应齐鲁大学之邀请,到校给师生作演讲。继乘火车来到青岛。受到时任市长沈鸿烈的宴请后,便同家人游览了崂山。见到春光明媚的山景,即兴赋《游崂山》诗云:“海上神仙事渺茫,崂山金碧尽辉煌。燕齐迂怪君休诮,谡谡松风夹道凉。”另有《华严寺中百花争卉前所未见》云:“争春杂卉睹华严,郁李辛夷取次翰。开到酴醾华未尽,珠海蓓蕾耐冬残。”继游海滨公园海水浴场时,作七绝《晨游海滨公园与海水浴场》云:“海滨风物信佳哉,缭曲登临往复回。可惜不逢炎夏节,冰肌玉骨照人来。”正如这次短暂的青岛之行,在诗人心里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一样,能从字里行间读出诗人的热情奔放和满腔赤诚,这都是不该被忘却的。他这次来到青岛,有幸同东北青年女作家萧红相识。萧红20世纪40年代初抵香港后不久即因疾病缠身而入院治疗。正在她感到孤寂无助之际,得到了一位宽厚长者的关心,他就是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江苏吴江人。原籍北厍大胜村,乳名慰宝,幼名禅儿,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权,字亚卢,再更名弃疾,字亚子,笔名甚多。他用的室名有羿楼、活埋庵、更生斋、笑隐楼、岳天庐、磨剑室、灵芬别馆、上天入地之庐等称。12岁随家人迁居黎里镇。柳亚子出身书香门第,少从母亲学唐诗,并受父亲影响,赞成变法维新,醉心于《新民丛报》的宣传。1902年考中秀才,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他在家乡参加中国教育会,随即赴上海入爱国学社读书。受教于蔡元培、章太炎,并与邹容结为好友,确立了反清革命思想。三十二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同时还加入光复会,在吴淞口外轮上谒见孙中山。清宣统元年(1909年),柳亚子与陈去病。高旭组织反清文学团体南社,鼓吹革命。